王珊为学生们介绍中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资料图片
面向高校人才培养,它是学生面向真问题开展科研创新的平台;面向市场应用,它是输出高校科研成果、开发产品和应用推广的企业。从学科建设到产品研发,从科研攻关到人才培养,人大数据库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杜小勇教授、王珊教授牵头申报的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人大首次获得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奖项。
数十年来,人大数据库技术研发团队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在国产数据库科研攻关领域砥砺前行,书写出一部由0到1、敢为人先的创业史,擎起了中国数据库领域的一面旗帜。
从研究成果到市场认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国内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三大巨头企业的产品所垄断。
1984年,王珊应邀赴美访问研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参与“可扩展关系数据库系统XDB”的开发。在每天编码1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王珊的两年“洋插队”生活过得艰苦而充实。行将回国之际,她给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写了一封信,建议学校批准成立“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
于是,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成立,王珊任所长。从“无”到“有”,在这里,王珊和她的团队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科研项目,研制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很快,研究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数据库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何将这些学术成果转化为国家急需的数据库产品,成了当时摆在数据库研发团队面前的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
1999年,王珊带领着人大数据库技术团队,创办了人大金仓公司,这是人民大学复校以来孵化的首家产学研一体化高科技企业。
同年,已在日本拥有正式教职的杜小勇,回到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执教,欣然答应王珊的邀请,成了人大金仓的第一任总经理。
人大金仓挂牌开张了,可最开始市场并不买账。
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市场的产品,只凭研究所雄厚的学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是很难做到的。掌握前沿技术固然重要,但洞察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才是“点金”的关键。一开始,人大金仓举步维艰,产品市场不认可、卖不出去,势必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在这个节骨眼上,王珊、杜小勇到处奔走,获得了600万的融资,解了燃眉之急。研发团队由此意识到只有尊重市场逻辑,用产品说话,研发成果才能真正“变现”。于是,第一个十年间,人大金仓花大力气开始了国产数据库的产品化研发,数据库系统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市场,产品不断迭代优化,数据库应用也从边缘行业一点点深入核心部门。
不让国家安全受制于人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国门打开,外资企业瞄准中国市场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鱼贯而入。随着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较量与政治博弈日趋白热化,信息安全成了一柄悬在国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抱着国家信息安全不能受制于人的强烈信念,推进国产数据库技术和产业发展、打破数据库市场的国外垄断,成了人大数据库团队和人大金仓公司的头号使命。
“十五”期间,人大数据库团队与人大金仓合作,连续承担了3个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项目,杜小勇任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又先后承担了一个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纯XML—关系数据库系统PXRDB研制与应用”和“核高基”重大专项项目“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套件”。
经过十多年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在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内核研制、XML数据和关系数据的统一管理、海量数据的联机分析加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突破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三高一大”(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大数据量)的众多核心技术,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系列产品;提出了对等引擎系统架构,在数据存储、数据索引、并发控制、关键字检索四个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对XML数据、关系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统一管理;针对海量数据的联机分析需求,从磁盘、内存、处理器缓存以及异构处理器架构四个硬件层次,提出了一系列OLAP加速技术。
目前,金仓数据库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军工、金融等10多个行业领域,在60多个全国性重大信息化工程核心关键业务中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全国累计推广超过50万套,遍布3000多个县市。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流平台吸引一流人才
计算机属于工学范畴,造出人工物并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人类是工学的基本要求。发展一流的数据库学科,需要有顺畅的产学研的通道。从初创之日起,人大金仓就被贴上了人大数据库学科“产学研一体化中的一环”的标签。面向高校人才培养,它是学生面向真问题开展科研创新的平台;面向市场应用,它是输出高校科研成果、开发产品和应用推广的企业。从学科建设到产品研发,从科研攻关到人才培养,人大数据库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
理顺高校和企业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4年,王珊、杜小勇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人大金仓数据库研发团队与信息学院数据库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开始正式“分家”。一部分人回到学院专心搞教学科研,另一部分人则留在公司继续做产品研发和推广。“要想实现市场化和专业化,老师带着学生兼职做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做学术也好,搞研发也好,靠的都是持续专注的投入。”时任总经理杜小勇如是说。
“分家”后,杜小勇等多位教师先后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2005年,他开始担任信息学院院长,一掌舵就是10年。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成立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这也是学校的第一间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杜小勇成为第一任实验室主任。
“只有打造一流的平台、建设一流的实验室,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迸发一流的学术生命力。”
人大金仓“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陈红,现已是信息学院的党委书记,在她眼中,重点实验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能招徕人才、能锻造团队、能驱动创新。
王珊总结说,人大数据库团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靠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子”不知深浅闯出来的,正是这群“傻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国才有了自己的数据库,人民大学数据库学科也才有更加辉煌的明天。(通讯员 刘晓阳 蔡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