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 李华
近日,笔者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10节信息技术课。在这10节课上,授课教师们不约而同地出示了“半成品”让学生完成。由此可见,“半成品”已经被信息技术教师有意无意地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笔者也发现,“半成品”的教学运用中还有不少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半成品”可用于教学伊始
【课例1】
“自选图形与排版”一课,教学流程大致如下:新技能讲解(教师在空白文档中示范讲解自选图形的插入、文字添加方法)→学生模仿操作→反馈→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半成品”由学生完善)。本次观摩课中,大部分教师在新技术的讲解、初步掌握过程中都以纯讲解为主展开教学,到了巩固练习阶段才抛出“半成品”,让学生完成,从而把技术运用于具体情境中。
【思考与建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如果新技能的教学离开了技术运用的具体环境,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或好玩而进行模仿操作,则学生将较难体会到自选图形技术需要考虑排版的灵活性、生动性、美观性等因素,从而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从版面的整体布局与主题情感表达需要出发,对自选图形的外观、色彩、大小等进行设置。可见,在初次接触新技能的过程中以纯讲解的形式展开教学,虽然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技术,但是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考虑技术运用的环境与要求,也较难体会学习技术的具体目的与要求。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进行新技能教学时就出示“半成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半成品”和文本内容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设计,然后尝试把文字复制到“半成品”里排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引出自选图形解决问题。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现实需要性。
“半成品”需要整体美感
【课例2】
“插入图片”一课中,教师准备的“半成品”为“奥运知识”文档:3页A4纸、正文5号字、没有标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这个文档里插入图片,并设置文字对图片的环绕方式。学生插入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但是没有人主动改变图片的位置及文字环绕方式。在教师的演示与要求下,学生随意地拖动图片位置、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课后,学生这样解释改变图片格式设置的目的:“我就随便选一种环绕方式,比如四周型环绕。”
【思考与建议】学生学习图片格式设置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技术而技术”是这节课后学生的实际反馈。学生不是不会欣赏,更不是不爱美。但不是教师一句“请你把文字环绕方式改一下,让你的排版更美”,就能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教师提供的“半成品”毫无美感可言,只是为学生运用技术提供了一个基本环境。在黑压压的一片文字中,要学生怎么改变图片格式设置才能展现出排版之美呢?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对“半成品”文档进行适当处理,如文字数量不宜太多,以控制在学生插入适当的图片后仍保持在一页内为最佳,从而保证学生能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排版美。教师可以对文章的标题、小标题、正文进行颜色、大小、段落的设置,使其具有整体美感,还可对文章的边框等进行处理,加强视觉效果。
“半成品”有待充足留白
【课例3】
另一位教师上的“自选图形与排版”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半成品”富有整体美感,但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却不到6平方厘米。教师要求学生在空白处画上自选图形,输入小报作者的基本信息,从而完成小报的最后排版。学生练习时,教师不断强调:“你还能让排版更美吗?”在教师的一再“启发”下,部分学生更换了自选图形的样式。可是教师似乎觉得学生的作品太单一,继续重复同样的“启发”,于是有学生干脆说:“我不能了!”
【思考与建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自选图形进行排版。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只留给学生一个小角落,要完成的内容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使得学生根本无法自主地设计排版,即使他们再富有个性和创意,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又该怎样施展呢?因此这堂课中的“排版”可以说完全是由教师代劳的,学生只能算是学习了使用自选图形这一技术。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准备“半成品”时应具有“留白”意识。“半成品”可以这样设计:只保留页面边框、个别关键图片、美观的艺术字标题。要求学生键入的大段文字可以准备在另一文档中,否则大量文字输入会使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排版处理。
“半成品”期待多样性
【课例4】
另一位教师上的“插入图片”一课中,“半成品”是一个介绍福娃的文档和5张方方正正的福娃图片。教师讲解并示范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技能,并提醒学生图片要符合文章的内容。学生借助“半成品”练习时都顺利地且不假思索地把福娃图片插入到文档中。反馈结果时,当教师问“在文章中插入图片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说到了要注意插入点、图片大小、排版等环节,但没有学生提及图片的插入需要符合主题与内容。
【思考与建议】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听课者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插入图片”这一技术,而且图片都符合主题,但是总结时学生对“图片符合主题”这一技术外的灵魂却忽略不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仔细思考我们就能发现,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半成品”素材非常单一,不需要学生思考插入的图片与内容是否相符,只需按照教师的技术思路动动手就行了。既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也就不需要再思考更多的问题,有的甚至只是机械模仿一下而已。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准备多个“半成品”文档,可以是同一大类的多个小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练习。图片要适当丰富,各种主题的图片放在同一文件夹下,另外再放上几幅与主题无关的图片。与主题无关的图片可以精美些、少一些,如果图片效果太差,学生根本不会有选用的意向,也就谈不上对图片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慎重考虑。如果图片数量太多,则会导致学生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浏览无关信息。
笔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对待“半成品”,它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出“调和技术与素养的分歧”的作用,不仅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的非零起点问题、技术的支撑作用问题、技术的非系统性问题”等,还能使技术学习具有内在的动力与明确的方向,摆脱为技术而技术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