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通过政策倾斜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db:作者]  2009-02-06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 在贵州省雷山县,苗家孩子最高兴的事就是上学。他们在学校住得好、吃得饱、玩得开心,学校里的电脑室、图书室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本报记者 王鹰 摄

  话题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始终聚焦一个重大发展命题: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国家不断出台重大举措弥补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国家先后实施和建立的“两基”攻坚工程、国家西部“两基”攻坚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等政策措施都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历史意义重大。

  进入新世纪,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被摆到了教育发展的关键位置。实现教育公平挑战很大,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但是推动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保障。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化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然,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即使是不同地区内部教育发展水平都还存在不小差异的国家来说,实现教育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今后一个时期,更好地实现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解决好政策机制、投入机制等这些现实问题无疑非常重要,毕竟,农村、城区,不同区域之间的情况差别还很大,对于他们的教育发展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区别对待。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视野之下,人们期待《规划纲要》对推进教育协调发展给予更多关注,谋划更佳的制度设计,更好地解决和谐发展的问题。协调发展的教育、富有生机的教育是共同的期待。

城乡教育均衡的关键是统筹

  ——访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

  主旨发言

  ■今后一个时期,要促进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仍然很关键。

  ■在区域内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可以比较有效地加快农村地区教育面貌改变的步伐,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进行统筹规划。

  ■教育要实现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实行政策倾斜来实现,所以,加大教育投入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我看来,要处理好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目前来看要缩小三个差距:区域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校际之间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是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省域内县域差距、县域内城乡、校际间差距的重要途径,它对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要促进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仍然很关键,相应的措施应当随之展开,深入实施。

  规范办学条件 严格控制辍学

  不能不承认,虽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就很大,但是“普九”实际上还是在较低的水平上实现的,目前地区之间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和城市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当前,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校舍的安全建设问题,要提高校舍建设安全标准,保证校舍安全。第二,要解决好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问题。第三,要切实解决部分教育水平较低地区班额较大的问题。现在55人以上的大班和65人以上的超大班在全国仍然很多。在这样一种条件之下,很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所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以及部分城市地区的办学条件的改善的力度,是进一步缩小差距、实现协调的重要内容。

  还应该看到,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还表现在部分地区辍学率过高上。关于辍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水平不高造成学生厌学,并由厌学到辍学,还有受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学生辍学。第二个原因和家庭有关,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放任自己的孩子辍学;或者是部分家庭出于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追求,过早让孩子辍学参与一些劳动。当然辍学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有关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办学条件的差距,还表现在入学情况上的差距,入学情况上的差距应当引起重视。现在我们讲能上学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当今突出的矛盾是上好学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能上学的问题是解决了,但都上学的问题还没解决好。如果不都上学就谈不上上好学,所以要缩小差距的话,必须进一步规范办学条件,加大控制辍学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协调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加大教育投入 实行政策倾斜

  教育要实现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实行政策倾斜来实现,加大教育投入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多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应当承认,这些投入离实现教育协调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并且要在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上在区域间、学校间实现标准相同。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通过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来实现协调发展。这应当是一个基本途径,不增加教育投入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协调发展,不实行政策倾斜也难以改变现在已经形成的不协调、不公平的现状。

  在这个过程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恐怕是重点。在区域内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可以比较有效地加快农村地区教育面貌改变的步伐。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进行统筹规划,要通过合理的调整布局,合理确定相对统一的办学标准和经费投入标准,再辅以对农村实行倾斜等措施来缩小城乡差距。

  要加大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间的合作与沟通。可以推动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实现彼此在教学思想、教研活动、教师进修等方面的同构,进而带动农村学校水平的提高。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步探索相对合理稳定的教师交流的制度。要制订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或者实现城市地区的教师和农村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

  加强领导 明确政府责任

  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把促进协调发展看成是政府必须的行为,切实加强领导。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主要承担协调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省级政府主要推动省域内县区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县级政府主要承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要通过转移支付、专项拨款来体现对协调发展的财力倾斜。

  在推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加强布局调整规划也非常重要。因为随着我国人口总体数量的变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如果没有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布局调整规划的话,容易出现投入效益不高甚至浪费的情况。比如一些地区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后,但由于人口流动,结果造成了学校没有生源,出现了空壳学校的现象。所以应该注重科学预测和对教育发展的动态把握,更好地体现协调发展。

  政府提供公平 市场提供选择

  在推动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不应出现千校一面。我认为,教育要实现协调、人民群众满意,应当明确政府提供公平,市场提供选择的思路。政府所举办的公办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向适龄的少年儿童提供大致相当的办学条件。对于家长选择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国家应当给予满足。实事求是而言,这种需求对家长而言是正当的、合理的,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并且引导家长在市场上实现选择。

  坚持这样一个思路,我们教育公平将是一个可选择的公平,是在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公平选择。最终可以形成一个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样的格局使得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能够实现协调,有助于教育协调的完善。(本报记者 王友文)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9-2-6 180000/10999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