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凌 王超群
以前,这里的高中教师每年都得向城里流失80多人;如今,每年教师流失的数量只有30人左右,而且基本上都属于因解决配偶异地分居等原因的正常调动。
以前,这里每届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有200多人到市区择校;现在,这个数字下降到40人左右。
以前,这里的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低分段学生多、平均分数低、平均录取率低;如今,高分考生越来越多,高考录取率也连续5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这里是地处北京市西北部的远郊山区县——延庆县。受益于2006年前后启动的“开放式办学”,这个曾经偏隅一方的教育薄弱县,如今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日前,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各区县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延庆县群众教育满意度得分在全市排名第一,连续第三年获得冠军。
与市区优质校“手拉手”全覆盖
这几天,位于延庆农村的张山营中学有6名学生班干部,正在位于北京市区的东直门中学二(6)班随班跟读,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将与东直门中学的学生一起学习,“零距离”感受示范中学的教学水平和校园文化。
校长刘仁臣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到东直门中学学习,就是因为学校与东直门中学结成‘手拉手’帮扶关系,两校教学进度同步,教学课程资源实现了共享。”
别看张山营中学是山区中学,但与它结对子的城区校还不少。刘仁臣2005年曾到东城区学校挂职,考察过很多学校,也相中了不少学校。这些学校现在都与张山营中学结成了“手拉手”帮扶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
“开展师德教育,我们就派教师去东城区二十一中学习,那里的老师特别敬业;要开展德育,就组织学生去国子监中学,那里有很厚重的德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则向东直门中学取经。”刘仁臣说,有了结对学校的定向帮扶,张山营中学从薄弱校变身优质校,教学质量持续攀升,连续3年获得县里的教育质量管理奖、先进奖。
突破区域限制,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借鉴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并为我所用,借助区域外的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便是延庆县开放式办学的整体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目前,全县60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城区70多所优质学校建立“手拉手”帮扶关系,县域内城区优质校也与农村薄弱校结成了“手拉手”、“1+1捆绑式”发展等帮带活动。
延庆县共有中学20所、小学4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手拉手”帮扶活动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该县共有116名校级干部被选派到东城区优质学校进行挂职培训,占到校级干部总数的60%。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