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友文 刘华蓉 宋全政
春节未远,年味尚浓,但是山东省教育厅针对部分学校提前开学、变相补课等违规办学行为的教育罚单没有因此推迟:给予10所学校全省通报批评处罚,其中4所学校被亮黄牌,一所学校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像这种以“处分”为代表的“动真格的”震动齐鲁大地:11所学校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17所学校被通报批评,2所学校被责令暂停招生,30多名校长、副校长被处分,2名县教育局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这样一长串罚单,在山东乃至全国教育史上极为罕见。
所有的处罚都源于一场被外界誉为素质教育“新政”的变革,当地一直都认为这只是为了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这场变革开始于去年年初在潍坊召开的素质教育大会,在会上,山东省政府宣布:在全省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则用这样一句话表达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转眼间已是一年,今年年初,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专门来到山东调研素质教育,经过深入调研,她对山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山东省政府主导,政府保障,以全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以省为单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可行的,山东的探索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增强了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心。
推进素质教育“动真格的”
去年6月24日,是山东省高考分数公布的日子。6月25日,德州二中在学校网站发布“特大喜讯”,宣称学校当年本科军检线及艺体双过线人数“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并对高三考得好的班级及班主任进行排名。谁知第二天,德州二中的喜悦就被一纸罚单冲散:学校被全省通报批评,主要负责人受到严肃处理。
“经查,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武城二中仍然统一组织晚自习,把晚自习时间划分到具体学科,其中每晚19:20至19:40全校各年级统一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此外,该校部分班级继续在教室张贴公布考试成绩。经研究决定,撤销武城二中‘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这是山东省教育厅去年开出的又一张罚单。
每一张罚单背后都有着一群人的身影,他们都是山东省素质教育随机督察小组成员,正是这一路路督察小组让山东的每一所学校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力。督察小组成员大多来自省教育厅,在督察当中,检查组秉承“三不”原则,到各市各校进行检查,采取不打招呼、不用当地同志陪同、不接受地方接待食宿安排的方式,一旦查出有违规办学行为,即对学校进行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了100余个检查组,暗访了4000余所中小学。很多时候,检查组成员一下班就搭上了去往基层学校检查的汽车。
密集督察的主要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把双休日、节假日还给孩子,督促开足开全课程。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这是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步,靠行政执法强力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空间。督察带来很大的震动,地方教育部门也坐不住了,最近,潍坊市教育局专门拿出50万元,组建专门的市级督察队伍,目标只有一个,督促每一所学校必须按照省里的规范执行,不能让省里查到有违规办学行为。
在对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山东省对最基本、最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贯彻落实中最容易出问题或偏差的地方进一步明确,出台了包括40条内容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其中,重点是规范课程、课时、作息时间、作业量和考试评价机制,并强调,违反“40条”的,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学校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当然,在山东各地刮起的“旋风”只是山东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山东希望在推进素质教育当中达成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还给”、“三个全面”,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而最终目的,是要使山东的教育真正回到国家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教育规律做好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应试教育高烧不退催生改革突破
山东一直是高考大省,近两年高考人数达70多万,竞争激烈。其激烈程度从一些高中流行的励志口号上可见一斑:“我不是贵族,但我可以做贵族的祖先。”“为了母亲能抬起头走路,拼了!”有的教室贴着“不吃苦莫进此门”、“零抬头、无声音”等标语。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为了高考,一切让路”、“抓高考抓出血来”等口号。
曾几何时,这样的“名言警句”写在教室里,印刷在条幅上,挂在校长、老师的嘴边。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中学被学生们称为“监狱”不足为怪:这些学校一个月只休息半天,其他时间一律不让学生出校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