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三堂中心学校 徐贺仁
多年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保障学校发展用地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难题。笔者发现,这一问题在县级以上学校处理得较好,但在个别农村地区,学校原有用地的争议问题和新增发展用地紧张问题仍然存在。
以笔者调研的皖北某乡镇为例,从2000年开始,这个镇便超前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将原来的27所小学及教学点布局成10所小学。这样既优化了师资及硬件设施等教育资源,又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还率先在全县农村学校中消除了危房。当时新布点学校是按照全镇的中心村规划而设置的,一个大村建一所新的学校,有的是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扩建的,有的是在新选校址兴建的。扩建用地和新校用地是新的村委会负责调整解决的:有的是就近租用农户的承包地,村里以免除农业税的办法补偿农户的损失,有的是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群众出资来支付租金。
开始几年,这种办法还可以实施,但后来问题来了,村民、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发生了争执。原因是农业税取消了,被占用土地的农户没了免除农业税这种优惠,又没了承包地,就向村委会要地。而长期租用土地要村民集资支付租金这种办法也因镇、村领导结构变动等原因而不能按期组织实施,拿不到租金的农户当然不答应。被占用了承包地的农户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就找村干部要钱,村干部变动了,或者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农户就又到镇里反映情况,若镇里解决不及时或者久拖不决,农户就到县里反映。当他们跑了一圈儿还不能解决问题时,就找学校要租金。学校没有道理补偿这笔钱,即使学校想为农户补偿租金,也无力承担这笔钱。
据笔者了解,有个别农户因为拿不到补偿,甚至把学校的大门给锁上了,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麻烦,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在某镇,一所小学建成不久就遭遇了这类问题,个别农户不断上门寻事,致使学校的围墙倒塌无法修补,学校大门一直未建,校园里大面积土地被农户种上庄稼。个别干部和群众甚至要学校拆掉围墙把用地归还给农户,几年来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上访事件,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后果。
以上是农村中小学已占地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建设新增用地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农村初中要建寄宿制学校,学校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解决学生宿舍、食堂、实验、活动等用地是首要问题。如果各级政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用地问题,学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众所周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用来教育教学是法律规定的,任何部门都不能挪用。这样,乡镇政府虽然是办学主体,但是不能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为学校解决用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学校自己想办法,学校解决了用地,政府就立项目,没地可用,政府就不在这搞建设。而学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没有钱来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这就使学校新增发展用地长期没有着落。
笔者以为,对于已经占用的农户土地和新增学校建设用地,只要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下定决心,还是能把问题解决的。问题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得真正把此事当作大事来抓。
经过调研,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施行:一是由乡镇教育管理部门配合,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牵头搞用地置换。就是将合并掉的小学或教学点原校址土地置换给被新布局学校占地的农户,能换多少是多少。尤其是有的已经撤销的学校原校址土地被所在的村挪作他用了,这更得由村委会出面解决。二是由村统一调整土地,把租用的学校占地还给农户,其实大多数村还留有机动地未用,只要拿出小部分机动地便可满足学校用地需要。三是动不了地的,就实行村民一事一议,像解决农村修桥、修路、治安等经费一样来筹措资金用以支付土地租金。四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新增学校建设用地问题制定解决办法,让下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