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学期开学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宣布实施“大部制”改革。仅一天时间,“人员和部门就各就各位,办公室、电话号码当天调整完毕”。改革后,20多个行政部门经合并和合署办公后精简为10个。改革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在湖北高校备受瞩目。
曾按照一级党委和政府设置的高校内部机构,近年来各种弊端日益凸显。2009年新学期前后,湖北多所高校先后完成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竞岗制”、“大学科制”相继实施。专家认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但又举步维艰,部分高校能率先试水具有标本意义。
“大部制”提升工作效率
过去,襄樊学院机构设置类似于一级党委和政府,党办、校办、组织部、人事处等机构一应俱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前,修个水管至少涉及3个部门”,说起管理体制交叉带来的弊端,襄樊学院“改革办”的某位处长对此深有体会。
2009年元月中旬,襄樊学院历时半年的“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之后,行政部门由29个压缩到17个,处级领导干部职数由140个减至117个。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襄樊学院改革力度之大,开创湖北省公办高校的先河。
春节前夕,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组团到日本高校考察,日本高校行政部门少、人员少但工作效率高的现状,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学期开学后,中南分校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实行“大部制”,资产处与设备处合并,招生办与毕办合并组建为招就处,校办与工会合署办公,组织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大部制”改革后,中南分校的行政机构总数较先前减少了50%。作为一所在校生1.3万人的高校,中南分校教职工有1000余人,但超过70%都是教学岗位,行政人员只有100多人。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董事长周中斌在该院2008年工作总结会上称,“工作效率低下,业务流程过长;教职工之间沟通不畅通;少数部门缺乏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强”已成为学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武汉传媒学院于2009年元月中旬启动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把原有的18个行政部门调整为11个”。
竞岗打破干部终身制
实行领导干部级别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襄樊学院这次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个“大手笔”。改革后学校领导岗位总数减少15%。通过竞争上岗,襄樊学院此次新提拔处级干部20多人,有40多名处级干部降低了级别,有的处级干部则重新回到教师岗位。
湖北经济学院在今年1月实施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轮岗,竞争十分激烈。17名自荐者竞聘3个正处级岗位,26人竞聘2个副处级岗位。演讲时,竞选人慷慨激昂,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谈出了自己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和独到见解。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在本次机构改革中,拿出包括院办主任在内的15个中层岗位实行公开竞岗。每位竞聘人员在作15分钟的演讲后,由评委现场提问并打分。竞聘人员演讲和答辩时教职工均可旁听。评委按百分制从对岗位的认识和工作思路、答辩、原工作实绩、语言表达及举止仪表等方面分别评分。
不少高校表示,“竞岗制”的实施,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给他们提供施展的平台,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襄樊学院党委书记周应佳介绍说:“综观国外一流大学,二级单位都是小机关、大学院。”针对学科分工过细、交叉过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襄樊学院还按照“大学科制”的原则,将原有的16个教学院系整合为12个,并明确提出实施二级院长负责制,大量的人、财、物权下放到二级学院,学校对二级学院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
据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常务副校长王元璋介绍,实施“大部制”改革,是在学校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既有利于减少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叠和交叉,加强管理和协作,提高效率,也能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服务。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董事长周中斌希望调整后的新部门“围绕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这一目标,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团队”。
在部分高校,一线教师人数尚不到教职工总人数的50%。湖北某部属高校一教育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已成为我国部分公办高校的真实写照。他认为,部分高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大量经费被用于非教学工作,加大了办学成本,难以真正发挥高校教学为中心的主体作用。
湖北是高教大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采访中湖北多位高教界人士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有些问题大家都清楚,但都不愿意去‘碰钉子’,都愿意做‘好好先生’”,“改革虽难,但不改革高校未来的发展会更难,也难以培养一流的杰出人才”。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