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部门领导、校党委书记、校长以对话的形式为“人民健康”系列课程开讲
学校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合作建立大学生党性教育基地
学校举办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师资培训基地揭牌
近日,一场充满浓厚深情的主题党日观摩活动在上海健康医学院500党员活动中心举行。该校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党总支60余名党员围绕“党的建设”和“二级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展开研讨,11位护管学院党员代表结合工作岗位谈了自己学思践悟的心得体会。整个主题党日活动既有深情,又有“鲜度”,更具“营养”,既提升基层党建研究质量,也增强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真正达到了围绕党建质量基层组织调研、党委科学决策、共谋事业发展的目的。
如何让教书育人事业健步如飞、蹄疾步稳?实践证明,以党建聚能引领事业发展是关键一招。近年来,上海健康医学院将党建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握紧党建“方向盘”、夯实思政“主阵地”、激活育人“大引擎”,强根基、引中心、创特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激发组织活力与党员内生动力,将党建渗透到人才培养、校风建设、服务社会、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等方面,进而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提纲挈领、本固枝荣,使学校健康人才培育事业步步生风、势如破竹。
提站位 育情怀 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
党建与教育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深度融合?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海健康医学院始终怀揣着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立足区域错位发展战略,着眼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健康促进人才,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
抓思政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如是说。学校结合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创新开设了“人民健康”思政选修课,通过叙事医学,培养医学生的医患共情能力,将“人民健康”理念根植于学生心灵,成为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党委书记郑沈芳、校长黄钢、副校长唐红梅亲自担纲主讲,以“专家授课”和“实践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并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健康”思想、宣传和践行学校“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训精神和培养合格的健康促进者三者有机结合,凸显医学类高校的办学特色。“人民健康”一时间成为学校“网红课”,近20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思政课。
近年来,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精心调研谋划,确立“六个一”教学改革思路。创新建立了“一个标准”,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作为指导和管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瞄准“一个载体”,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将“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简介”,落细到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目标”,落小到每门课程的教案设计当中;打造“一批品牌”,着力建设“叙事护理”“叙事康复:重塑生命活力的故事”等叙事系列课程,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知病痛、关注医患共情,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品牌效应;借助“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课程思政中的育人作用,合作共建5个示范性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两个示范性培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实施“一次检验”,在沪上各大高校首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比武,通过院长“说顶层设计”、专业负责人“说专业”、专任教师“说课程”的竞赛形式,引导“教师人人讲育人”;形成“一批成果”,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发表课程思政教学论文16篇,形成一批优秀的典型案例。“六个一”思政教学使课程思政成效更贴合医学生实际需求,更符合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校党委书记郑沈芳对学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将努力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为统领,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实践思政’相统一的体系架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思政教育各平台功能,做到课堂讲思政、实践用思政、育才离不开思政,使全校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近德、学以立德。”
抓目标规划明确办学方向。作为全国首所以健康命名的医学院校,本身就无例可循,在发展上更不能“瞎折腾”“跟风走”,需要精准规划,找对方向,选好路子。有了这样清醒认识的上海健康医学院决策层,在4年多的发展中,“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本科医学院校的定位愈发清晰,学校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坚持区域错位发展,瞄准国际视野,形成“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办学特色,全方位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做精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本为本”,聚力本科精品课程,加大力度巩固和加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构建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着力构建“一流本科”医学院校,在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及教改项目上谋求了新的突破,架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高本硕”贯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桥梁,力争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医科院校。
抓体制机制改革促内涵建设。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建校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办学资源配置科学化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打造事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学校制定了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和配套制度,明晰校院两级管理职责、权利、目标,发挥年度目标考核、资源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学校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建立重实效、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夯实“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薪资分配体系。同时,以实践为主导,实施优质教学,引导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创新行动,形成了优良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造出“创意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抓引育工程实现人才强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围绕专业化、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胆创新用人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高集聚的人才强校态势。学校实施“定岗定编”调整,专任教师岗位比例从55%提升到65%,推行教师分类管理,打通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晋升绿色通道,探索建立附属医院与学校双聘制,推进本科教学激励计划、高峰高原计划和学校层次“四大”激励计划。近年来,学校制定和实施“五子登科”人才招聘政策,引进省部级及以上人才7人,专业学科带头人11人,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等161人,实现博士比例达46%,副高及以上比例达36%。积极实施“攀登计划”,对标各类人才计划,坚持精准扶持导向,每年遴选10名以内的“攀登计划”教师精英,开展专任教师分类改革,细化教学、科研、第二课堂及其他工作量认定。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极大限度地把广大教师的育人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了出来。
厚根基 固信念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国教育大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党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政治地位和重大意义。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党建,就是抓战斗力和执行力。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协同,合力育人。学校率先试行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交叉任职,坚持“党政协同”“党政同责”,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党政合力互补形成常态,促进了党政一把手的合作共事、协作共赢。党委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紧抓党委和中心组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同时,积极开展党建全面督查,着力推进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准备、召开、决策、落实等环节规范运作,整肃党风政风,扎实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建设。
实行一岗双责落实三大主体责任。校党委创新“四责协同”责任落实机制,从严三大主体责任的“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纪委完成“三转”职能调整监督责任落实到位,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党风清正,校风廉洁。聚焦教师思政、师德师风、意识形态以及招生、职称聘任、干部选任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抽查式再监督、再检查,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党委集中精力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近年来,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主题的党员挂牌上岗活动在学校全面实施,师生党员全部参与凝炼岗位职责、亮出党员身份,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随处可见党建元素,处处都是浓浓的党建氛围。
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离不开丰富的平台和载体。校党委以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项目、优秀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等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临床医学院党总支“构建‘校—院—社区’一体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护管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临床实习期间教育与管理模式探索”的党建特色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推进工作,注重补短板,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疗器械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凝心聚力,‘拳’力以赴”项目对高校党的建设有思考、有提炼、有提升,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如火如荼。31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学院和专业特色,开展探望孤老、健康陪护、重大赛事、社区活动、义诊服务等丰富活动,志愿行动扩大了学校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学校每季度志愿服务达500人次以上。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打造健康科普志愿者团队、健康传播志愿者团队,这两个志愿者团队将成为健康学校志愿者品牌。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建工作中抓好教师的政治建设尤为重要。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每年以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为引领,形成具有健康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新计划、新举措、新路径;建立“业务能力+思想政治”联动培训机制;开展“为人、为师、为学”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编制系列专题片《执着》《传道》《创新》《凝聚》,展现了学校教师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师道风范;出台“课堂教学十不准”,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团队累计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类教学技能奖项20多项。
凝练富有健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上海健康医学院“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围绕“塑健康魂、育健康人、建健康园”,着力打造文化名片,加强师生对校本文化的认同。让精神文化激励人,征集凝练“厚德至善,健行康民”校训,推出校训校徽校歌宣传片,设计制作学校MIS系统,命名路名和广场名,规范学校标识;让品牌文化陶冶人,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建成档案馆、医学人文名画、抗战中的白衣天使等主题馆等;让特色文化引领人,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海派文化进校园,开展“一院一品”,建成健康文化节、健康跑、悦读润道、健康音画、仪式教育、一封家书、走廊文化等极具特色的校本文化;让环境文化熏陶人,在校园围墙上,医学名人长廊和雕塑一起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医学史上代表性事件和著名人物展示医学人文,激励广大学子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医学栋梁之材。
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工程。抓好育人工程始终是学校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校党委始终统领全校学生工作理念,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工程,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委托第三方实施《学生学业达成跟踪评价报告》,跟踪学生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HHE”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以健康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为支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联动;强化国际化办学意识,创新多方合作机制,开展与国外院校及机构的深度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学校还构建了全员育人新模式,以“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为契机,顶层设计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成立了20个教学团队,其中,19个“理实一体”教学团队,1个“实践支撑”教学团队,大大激发了师生们的参赛热情。学校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医院、企业和科研院所,强化技术技能、经验体会与课堂教学的互补,加强学生的业务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强引领 聚动能 乘特色化办学事业飞跃之势
有党建驱动,有机制保障,有先进理念,上海健康医学院的特色育人事业发展犹如顺水行舟,效果显著。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医疗器械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赢得了业界一个又一个的美誉。一项又一项的“国内首创”也在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了。
对接全新人才培养领域——全国首家把临床工程师作为培养重点的本科院校;填补地域人才空缺——开设上海市首个健康服务与管理、国内首个医疗产品管理等本科专业。
……
近年来,学校获得上海市级特等、一等教学成果奖10项;获得国家级别、行业内各类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173项;在ICAN原创中国精英挑战赛上荣获特等奖,将代表中国赛区参加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总决赛;包揽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国内一等奖、二等奖,将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喀山参赛;学校荣获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特等奖”;荣获上海大学生创客大赛一等奖等好成绩。
特色办学声名远播。如此出色的育人成就来自特色办学体系的支撑。学校积极探索“一二三四五”教改体系的新思路新对策,构建中—高—本—硕贯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坚持“理实一体,知行统一”,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与能力,培养全科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高层次医技、医护人才。学校搭建了规模大、层次多、有深度的国际交流平台,用“国际化”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用改革创新的底色不断刷亮“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成色。
学校集教学、实践、考核、体验互动为一体,成功打造国内首创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学校设计和建设基础医学互动与实训中心等多个虚拟互动学习中心,通过虚实数字以及VR、3D等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理实融合的新兴教学方式与自主学习,将问题导向的学习从讨论式转变为身临其境的问题解决,将枯燥的“教”转变为有趣的“学”,将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习”,将记忆的“知”转变为拓展的“识”,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模式。
此外,学校还组建了国内首个健康医学教育PBL联盟,成功举办首届东方医学教育论坛。学校创新医学教育理念,发起成立中国医学模拟教学联盟和中国健康医学教育PBL联盟,引领两个联盟探索模拟教学和PBL的结合,倡导将智慧医疗的先进理念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将PBL教学法植入课堂,营造情景式的互动教学,不断擦出医学教育的火花。
服务社会播撒大爱。在办学育人事业多点突破的基础上,上海健康医学院努力承担起服务学术研究、服务政府部门决策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通过打造标志性学术品牌、搭建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和促进成果应用转化,提升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着力打造“健康中国”新型智库。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紧紧把握新时期在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机构养老、健康保险发展状况、社区慢病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坚持持续性、前瞻性、实证性的研究内容,突出特色,提升优势,公开出版全国仅有的、以城市居民健康感受度为评判标准并且连续跟踪研究的调研报告——《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使学校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全面提升。
学校出版的《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和《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报告》,成为全国首部公开出版的健康保险和省域机构养老政研蓝皮书,形成了标志性的学术品牌,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抓住党的建设,也就是抓住了教书育人事业发展的“根”和“魂”。上海健康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随“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上海健康医学院将继续聚焦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内涵发展、提质增效,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医科院校,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张致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