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学校是传承文化,彰显文明的高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校园的核心,也是开展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山东省商河县实验小学以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为契机,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鼓子秧歌也让商河县实验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彰显自信
打造传统文化主阵地
苍凉浩瀚的鲁北平原上,耐劳、勇敢、刚直的商河人民,生于斯,长于斯,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商河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葩,齐鲁文化的骄傲”。2006年,经国家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鼓子秧歌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鼓子秧歌点燃了商河县实验小学师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也更加坚定了学校传承鼓子秧歌的信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主要阵地。十余年来,商河县实验小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鼓子秧歌传承教育方案,构建了完善的工作目标策略,从学校管理、师资团队、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学校成立了相应机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统筹安排传承“鼓子秧歌”艺术教育工作,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使学校传承“鼓子秧歌”艺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过程、有措施、有制度。
目前,学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鼓子秧歌”,实现了人人基本掌握“鼓子秧歌”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动作。通过学习,引导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奠定创造性智力品质及审美文化素养的根基,形成爱美、爱生活、爱自然的健康审美情趣,促进思想美、语言美、行为美,把“鼓子秧歌”这一中华民间舞蹈艺术的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盘活师资
培养传统文化燃灯者
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需要让更多教师成为“燃灯者”,去照亮学生们前进的道路。在商河县实验小学,推广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艺术学科老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同时,学校还把民间艺人、相关专家团结起来,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
多彩活动
丰富学生文化营养
在小学生中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大问题,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向纵深,学校早在2009年就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校本课程《鼓子秧歌》。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去,3年级每周每班开设一课时的教学。而今,学校以“校本课程”为品牌,其他艺术科目分头并进的局面已初步形成,艺术教育基本形成点(鼓子秧歌)面结合、以点(鼓子秧歌)带面的格局。
学校还开拓活动空间,为传承鼓子秧歌艺术教育增添活力。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艺术节、教师节等各种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鼓子秧歌都是活动中都是主角。每当鼓声响起时,全体师生随鼓声而舞,场面蔚为壮观。
学校还积极为鼓子秧歌社团积极争取参加各类比赛的机会,在实战中提高水平和竞争力。山东省“谁不说俺家乡好”曲艺汇演荣获舞蹈类第一名、山东省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小飞天奖”、受邀参加全国“传统舞蹈文化”教育与普及展示会、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届少儿春晚的舞台……学生们在一个个舞台上尽情绽放。同时,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济南市“非遗进校园”先进单位、教育部门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今后,商河县实验小学将继续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让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