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胸有鲲鹏志 御风谱华章

[db:作者]  2012-06-25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学校“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项目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广西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上的突破。图为项目主持人陈平教授在人民大会堂领取获奖证书。 “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实验室”通过评估论证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水污染控制技术”视频公开课课程被列入教育部2012年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是广西唯一一门入选课程。图为课程主讲教师、博士生导师张学洪教授在上实践课。 缪秉魁教授曾两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并在第26次考察中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美国陨石队进行联合考察。

  栉风沐雨在屏风山下的桂林理工大学,集桂林山水之灵气,受华夏文明之润泽,经历了50多年的不息奋进,从名不见经传的中等专科学校一跃成为了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管、经、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如今,学校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全力抓好内涵建设,着力彰显优势特色,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努力朝着高水平理工大学的目标奋进,并逐步建设成为了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

特色一:“桂工精神”贯穿在学校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国内外无数著名大学成长的历史实践证明: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所大学能不能不断提高水平、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关键在于培育大学发展的软实力。其核心要素就是一所大学经久锤炼的大学精神。

  桂林理工大学就是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凝练出了一种“桂工精神”,在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中,“桂工精神”已逐渐溶进每个桂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情结和纽带,将具有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桂工人凝聚在同样的目标下,在学校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的亲和力和奋斗力。1997年,原国家教委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桂工精神”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4年11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再次对“桂工精神”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将“桂工精神”写进了评估意见。2005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党委决定将“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16个字作为“桂工精神”集中规范表述,使得“桂工精神”有了更为精炼明确的表达,也使得“桂工精神”更深地植根于每一个桂工人的心中。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桂林理工大学不断战胜艰难困苦,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并向着既定的目标勇敢迈进。学校不断发展的实践证明,桂工人身上体现和闪耀的“桂工精神”,是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9年,学校成功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确定了 “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打基础、见成效、上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思路。这进一步展示了桂林理工大学乘势而上、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的信念和决心。

  特色二:教学精品在改革与创新中频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加大教学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教师潜心教学,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氛围。在实施国家教育和财政部门启动的高等学校“质量工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名列广西前茅,在国内高校中也属成绩优良):资源勘查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地质学”、“测量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4门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其数量名列广西高校第一,其中,“基础地质学”是广西获得的首门本科精品课程;“管理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基础地质、水污染控制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旅游管理、环境工程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水污染控制技术”视频公开课课程被列入教育部2012年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是广西唯一一门入选课程。此外,有8个广西教学团队,29门广西本科精品课程,3个广西精品专业、重点专业,16个广西优质专业,7个广西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10项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20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仅2009年,就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主编、出版教材100多部,其中获国家级奖3本,获省部级奖27本;9本教材评选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版)》是唯一由广西高校教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教材;在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多个课件获最佳技术实现奖、最佳教学设计奖等,成绩位居广西高校前列。

  就是靠稳健扎实的内涵建设打造出的精品项目,使桂林理工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特色三:学科优势与科研实力、高层次平台相得益彰

  “学科强则学校兴”。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学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高地,在抓好各学科基本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根据广西有色金属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丰富和各种地质灾害频发等特点,强固了一批基础厚、实力强的传统优势学科,并依托优势专业,培育新兴专业。利用交叉学科,打造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资源、环境、材料、土木、管理、旅游等学科领域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并以有色金属开发和利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勘探技术、旅游规划等为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拓展和创建了一批或在广西领先,或为广西独有并具有强大优势的品牌特色专业。目前已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3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已经获得11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3个学科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撑学科。现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1600多人。

  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广西唯一获得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有3个学科领域列入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4个专业列入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优质师资为依托,于2012年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实施实验班的专业包括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2012年在广西按一本批次、在广西区外按二本批次招生)。实验班每个专业将单独编班30人;实行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派优秀教师授课,实行本科专业导师制,在三年级结束后综合考核排名前50%的优秀学生优先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在奖学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其他科研项目),以及海外游学、国内外校际学生交换等方面都予以政策倾斜。

  现在学校的本科专业已经达到64个,学科覆盖面不断扩大,传统优势学科特色进一步彰显,新建学科逐步成长完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学科专业设置更切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

  突显优势的学科品牌建立,与学校积极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分不开。目前,学校“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已正式获批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有6个广西重点实验室,是拥有广西重点实验室最多的广西高校之一,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坚持按照“凝练方向、整合力量、构建团队、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修订科技考核、奖励办法,整合学科科研力量,构建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承揽高级别和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学校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广西高校科研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还获得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广西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上零的突破。近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50余项,其中,2007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的总数名列广西高校第一;2010年获全区唯一1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区5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承担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50余项,其中,2011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经费近2500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获专利授权150余项,连续6年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区高校前两名,多次被评为广西专利申请先进单位;被SCI、EI、ISTP收录论文800余篇。《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广西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抓好科研服务地方工作,大力探索推进科研与地方大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先后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广西鱼峰集团等大企业签订超亿元的科研合作协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承担的应用型研究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达170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广西创新计划(2008-2010年)实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高校,连续3年获广西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

  科研成果的服务走向再次证明了学校学科是立足现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优势学科。

  特色四:优秀人才因培养和引进而汇聚

  学校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及时调整人才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敬业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师资队伍,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0多人,23名教授被国内重点院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1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1人,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2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骨干教师4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部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6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2人,自治区八桂学者2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优秀专家和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0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7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3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7人,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2人;学校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讲座教授5人,客座教授150余人,其中有多位长江学者和两院院士。

  特色五:莘莘学子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

    学校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果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己任,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所培养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工作实践能力强而倍受社会称赞。

  学校办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注重规模与质量的统一,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把质量提升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理念、思路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反映,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学校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七届比赛总分名列广西高校第一,连续七届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并连续被确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唯一发起单位,在全国和全区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地质技能、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工程训练综合能力、英语大赛、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等竞赛中成绩卓著。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广西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此外,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两项校园文化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优秀奖。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区)级体育比赛成绩喜人,共获奖100多项。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多个先进集体和个人。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学术活动的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的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中,屏风讲坛、雁山大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活动周等已成为同学们津津乐道的文化品牌。

  最动人的乐章来自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近十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次获此殊荣的129所高校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桂林理工大学就是凭着这样一个全面发展而又独具特色的平台,把一批批桂工学子,送向全区,送向全国,送向世界,送到了各行各业的舞台上,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意气风华、出类拔萃的学子。

  特色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校区开启新的篇章

  学校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坚强的保障。近几年来,学校广大师生艰苦奋斗,开源节流,加大投入,重点建设,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教学设施日益完善。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711亩,建筑面积68.90万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31.8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273万元,校园网络信息点15000多个。学校雁山新校区建设、南宁空港校区建设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工程顺利完工,大学校园教学生活设施基本完备。如今的桂林理工大学,拥有着屏风、雁山、南宁空港、南宁安吉4个美丽的校园,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新校区的相继启用,揭开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它不仅使学校办学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拓展了办学空间,这为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特色七:国际化步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逐步推进

  学校坚持把对外开放办学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提出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发展的思路。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48所著名高校签订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协议;承办了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交流会;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本校的FGA考点的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学校积极探索与英国、澳大利亚高校间开展2+2本科、1+1硕士培养工作,使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从无到有,目前达到880多人,既扩大了办学影响,又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同时,学校认真做好面向国外尤其是东盟各国招收留学生工作,使在校留学生数量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进展,至今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多人,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胸有鲲鹏志,御风可冲天!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大力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战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加快广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学校创建高水平理工大学、办好高质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学胸怀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立足于新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新的战略目标,以前瞻的眼光、开放的视野、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正继续谋划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制定着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有了一支富有“桂工精神”的队伍,拥有了一批充满朝气而又情深意重的学子,桂林理工大学必将前程似锦,风光无限,在肩负使命走向未来的征程中续写华章!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桂林理工大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6-25/111745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