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教育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我作为一位数学学科背景、曾经“词不达意”的教师,回顾自己几年来的教育写作经历,对此感触尤其深刻。
被“逼”上路
每每提及教育写作,中小学一线教师就陷入了犯难的窘境,写什么?怎样写?更是让理科教育背景的教师感到难于上青天。5年前的我也是如此,甚至于一篇简单的工作总结,都让我感到耗尽所有脑细胞。2014年我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那时,学校正致力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听课过程中,总有一些课堂设问让人激动、而后称赞,也有一些课堂问题让人困惑、陷入深思,每当此时,我总是心血来潮地想写一些东西。然而,走出课堂之后,却一推再推,直至淡忘,仍没有动笔,也就不了了之了。
2015年3月,调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以下简称:教科研)中心,成为我写作也是个人专业发展的转折点。发表文章,是我那时最本真的想法,也是自认为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一次偶然的听课机遇,促使我重拾“问题导学”的思考方向。翻开听课记录,翔实的听课笔记带我重温了那些听课的瞬间与思考,可是逼着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否定与推倒重来,使我认识到写作之路的艰辛。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出入于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教育教学期刊,反复拜读,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我不能回答怎么做好,但是我可以简单回应怎么做是不好的。于是,我又将自己写的那些“半成品”文章整理在一起,反复梳理与删减,提炼出了四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结合具体的案例完成了教学随笔《课堂教学中应回避的几种提问方式》,后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数学)》杂志上。
“小”道上的跋涉
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我竟自以为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然而,之后的多次写作与投稿均以失败而告终,我陷入了一个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死胡同。屡次失败,促使我深入反思自己,必须求“变”。
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既生动又有营养。一次教学观摩会上,我有幸近距离欣赏吴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课堂上,吴老师从分数到小数,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并深度认识0.1及其重要性,理解0.5是由5个0.1组成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这样生动地描述小数:“它们都是由0.1一个一个‘垒’在一起的,垒6次就是?”学生回答:“0.6。”吴老师继续启发:“垒8次就是?”学生回答:“0.8。”这样的课堂立体而且生动,更重要的是极具数学营养价值,学生从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小数及其意义。
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名师。学习归来的几天里,我依然意犹未尽,尤其是那一个让课堂活起来的“垒”字,于是,我以“直观模型生动演绎0.1”“师生交流深入剖析0.66”两个精彩的片段为切入点,撰写了第一篇名师教学赏析《数是“垒”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求“变”。我不再追求写大文章,而是从小处着手,思考数学教学中的那些细小之处,解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也能得到大智慧;不再刻意追求自己设计出一节高品质、极具创新的好课,而是从名师的好课中汲取精华,逐步充实单薄的自己。
在拓展中求变
专注于教育教学思考和写作的几年之间,已有30余篇文章见诸各类报刊。这个时候,我对教科研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发表几篇文章,也开始进行一些更系统、更科学的课题研究,而这些最终都指向学生的教育和教学问题。
从自己熟悉的小学数学教学入手。2017年,我开始深入地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如何能够简约而有效?教育家佐藤学曾指出,简约的课程设计才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发现问题,改进策略。所以,我想只有教得简约才能学得更深入。关于数学,它是抽象、推理和模型的综合体,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我想数学课堂的重点应该在于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两个维度。基于这样的思考与实践,我开展了课题“大环节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慢慢地,我也探索出了“聚焦核心问题,促数学思辨”“依托典型问题,助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积累了一些较好的课例,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课题成果《大环节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后来在杂志上刊发。
做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低起点、低要求的草根式、应用型科研方式,是中小学教师易于接受、方便开展的科学研究方式。我在多次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过选题难、研究途径模糊、成果大而空等诸多问题,一次次的学习与借鉴,使我有了拨云见日的愉悦。我渐渐地意识到小课题研究中问题意识、行动意识、成果意识的重要性,基于此撰写了题为《小课题研究应具备三个意识》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
这是我的再一次求“变”。记得一位小学数学名师曾说过,有质量的思考往往是持之以恒的思考,更是极其专注的思考。课题研究就是一种更加系统、需要持之以恒、极其专注的思考方式。思考总能结出硕果,无论典型教学设计,还是优秀教学随笔,或是可借鉴的教学案例等,都是我草根式写作的素材来源。
由上可见,教育写作的秘诀隐藏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促使我在发现和写作中反思、积累、成长。(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