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放飞都市孩子的“田园梦”

[db:作者]  2019-05-15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营造能够让学生自由呼吸的教育环境,努力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造、自我成长,是众多教育有识之士的执着追求。这其中,就有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身影。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紫金山南麓,是一所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实践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属于南理工实小人的康庄大道。

    育人环境生态化

    今天,当我们徜徉于各地现代化的校园时,会由衷地为孩子们能拥有这样现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感到欣慰。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很多学校的校园环境依然很“硬”:校园里多的是气派的大楼和大广场,少的是碧绿的草地,这样的校园缺乏了自然之趣。当南理工实小人用新课程的思想去“空间”优化的时候,便有了如今生机盎然的“柔化”校园。校园内拥有垂直绿化、生态草坪、充满生机的二月兰、郁郁葱葱的竹林,还有小农场那一派独有的田园风光。

    2008年,学校邀请中山陵植物园的设计师协助设计了区内首个校内实践园“谐苑”,已于2009年9月正常对学生开放,并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随着实践园的建设,学校开发了以科普与环保教育为主线的校内生态园的建设,通过养殖(鸽子、兔子、金鱼等)、种植(瓜果、蔬菜等)、培植盆景等项目,切合课堂教学,进行挖红薯、种南瓜、种黄瓜、摘橘子、摘桑葚、养蚕等实践活动,使课堂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实践的阅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乐于实践。

    变革教学形态

    陶行知说过:“实践出真知。”南理工实小人力求结合学校“实践教育”理念,给这个理论赋予新的内容,一是要增加文化,二是要增加科学,三是要增加探究的含义,四是要彰显时代的特点。

    基于以上追求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南理工实小的“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应运而生。“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是指以学校建立的近10000平方米校内实践基地“小农夫实践园”为基础,以南农大、南理工校外教育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为人才资源,以“做中学”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以农为主”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学校学生创造或提供种植、养殖、观察、研究等实践动手的平台与机会,通过网络平台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小调查、生物学小观察、动手实践、对比小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农业文化素养,激发了儿童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和精神,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同时通过各种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与环境,感悟自我成长,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沟通与理解,促进以探究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的素养养成。

    为体现种植的层次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种植热情,实践园分为两个区域:传统种植区、半自动种植区。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此外,实践园内还拥有一些科普类的站点,如日晷、气象站等,更有果品资源库——钟山e果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实践文化相对应的乐园。

    在生态园内,学校精心建设了二十四节气微景观、钟山茶吧、“小农夫”创意长廊和“小农夫”主题工作室,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乐趣、自然的伟大以及田园风光的美好。

    整合课程资源

    我们对每个事物的关注、主动了解都是从它的美开始的,学生也一样,只有当他们觉得课程是美妙的、美好的,才会从内心真正渴望了解它、接近它、学习它,进而学会利用它。南理工实小在遵循国家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了多门“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是二十四节气课程。学校电子大屏会根据一年四季的二十四节气来做适当提醒与宣传,结合这样的平台,学校在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四季变化的同时,根据不同时节的节气,分期开展二十四节气的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节气与自然界生物变化的关系,以及节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能让学生们了解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文化习俗。

    二是校园植物物候观察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实践园内气象观测站和植物资源,帮助孩子们了解、研究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制作“我和绿色共成长”观测记录表,学生通过观测二十四节气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编写二十四节气植物物语,书写微感言,通过绘画、摄影、标本等多种形式科学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周期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的依赖关系,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促进学生物候观测的能力提升、物候知识的丰富内化。

    三是钟山茶语课程。自第一本校本课程《钟山茶语》问世之后,学校便不遗余力地将课程开发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扩建的8000平方米实践园里,种植了一片茶园,希望未来孩子们可以不出校门便能体验采茶活动。《钟山茶语(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将是一个有趣有益的实践活动,在这一个个由浅至深的活动中,实现了南理工实小“校本重实践,个性尽张扬”的目标。 

    四是“小院士”课程。由于学校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学校与两所重点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毗邻,一些重要的科研院所也与学校相邻,为了启蒙科学素养、培育科技创新精神,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支持,学校联合高校资源开设了“小院士”课程,邀请高校老院士来校讲座,请高校教授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童年埋下“科技强国”的梦想种子。2016年春季学期,学校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在三、四、五年级分年级开设过环境工程类课程——PM2.5的防护与控制,工程与艺术类课程——生活中的美学,航天与科技类课程——我的航天梦等多维度的“小院士”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在学校特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也必将为小农夫特色文化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五是“小农夫”四月茶香文化月活动课程。每年四月,学校都会分批带领全校学生赴中山陵茶厂开展采茶实践活动,通过“四月茶香”茶文化月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茶文化,学会采茶、品茶,了解茶的制作工艺,通过活动培养出了一批“采茶小能手”和“小小茶博士”,让学生学茶品,树人品。

    六是“小农夫”文化节、丰收节。随着学校实践基地的完善,学校依托实践基地,每年两次小农夫文化节,上半年以“春种”为主题,下半年以“秋收”为主题。呈现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元,如现场春种或秋收、摄影、绘画、表演、美食制作、诗歌创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历经艰辛之后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

    七是“小农夫”爱心小兔认养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亲近校园内的小动物,感受小生命的可爱,学校充分开发小农夫实践园——“谐苑”良好的生态资源,开展了爱心小兔认养课程。通过学生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审核报名资料,再进行兔子饲养方面的考核等环节,最后符合小饲养员资格的同学将有机会领养一只小兔。并且,作为领养人,要随时关注兔子的健康状况和饮食卫生等方面,必须定期对兔子的饲养状况进行反馈,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持续观察的科学精神。

    八是“小农夫”养蚕实验观察活动。二年级做中学和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养蚕》单元涉及了蚕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知识,结合实践活动来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谐苑”中种植的桑树为蚕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在养蚕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丰富的生命形态变化,还可以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

    建设课程基地

    生态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成长,以唤醒学生的生长愿望、激发学生的生长动力为特征,让学生自主蝶变。校长李子贵说:“只要学生想发展,学校就给他搭平台,开设绿色通道。”为此,南理工实小建设了三大课程基地促进“小农夫”田园课程建设。

    一是学院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学校毗邻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两所部属院校均是国内重点高校,其中院系资源非常丰富,能够为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提供环境与技术支撑。学校时常带领学生走进南农大,参观无土栽培、智能农业种植系统等现代化种植管理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种植的魅力。

    江苏省农科院为学校定期选送优质蔬菜品种和更换种兔,在种养殖技术和原材料的提供上给予援助和支持,保障学生的小农夫实践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

    二是劳作基地——泉水农庄。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将组织学生到我校学生劳作基地——泉水农庄,进行劳作实践,挖红薯、拔萝卜等,学生可以将自己劳动获得的果实免费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体验收获的喜悦。

    三是茶文化基地——中山陵茶厂。2007年4月28日,中山陵茶厂正式成为南理工实小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了使同学们对中国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去中山陵茶园采茶,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在品茶、喝茶、说茶的过程中了解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十余年不懈打造田园教育品牌,终身受益滋养学生自主健康成长。“从10多年前的一所普通小学到如今的南京市品牌教育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成了教育的主体,校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都成为了课程的资源。我们也从眼里只有一所学校,开始深入思考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李子贵校长说。(王江 刘玲 代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5-15/111775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