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早早把孩子塞进各种艺术教育课堂。日前,笔者对中小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的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中小学生曾上过艺术培训班,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父母安排下“学艺”;由于学习压力大,70%以上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已经放弃。
学艺道路上他们很辛苦
某小学三年级的刘露(化名)每到周末便成了“小飞人”。周五晚上弹两个小时钢琴;周六上午绘画,下午学舞蹈;周日上午围棋,下午写作。通常是一堂课一结束,草草把东西收拾一下,飞奔到下一个点。有时遇到老师拖堂,中午饭只能用面包、牛奶替代。刘露悄悄告诉记者,自己最讨厌周末,因为在学校还可以和同学一起玩,一到周末所有活动都取消了。“妈妈说等钢琴拿了八级证书就可以不用学了,我的愿望是快点考过八级。”
今年上初一的磊磊,就读于一所重点中学初中部。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他拉了整整8年小提琴。磊磊的父亲告诉笔者,当年让孩子学小提琴,目的比较功利:家附近一所知名小学有乐队,需要小提琴特长生。经过两年的勤学苦练,儿子顺利通过测试并作为特长生进入这所知名小学就读,最后还凭借这项特长顺利升入心仪的初中。
考上初中后的一天,磊磊突然狠狠地把小提琴摔在自己的床上,向父母发誓从此再也不拉了。原因很简单,父母的任务完成了,从幼儿园拉到现在,他已经非常厌倦拉小提琴了。磊磊说:“我一点也不喜欢拉小提琴。从幼儿园到上初中,我没有真正玩过一天。现在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该自己作主了。”
超过半数的学生非自愿
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称,他所在班级55人,其中50人学过艺术,50人中有30人自愿学习,另外20人是父母的意愿,至今仍在坚持学艺的只有13人。此外,笔者曾对某高中一高二班级进行调查,全班60名同学,其中有31人学过乐器,31人中有20人现在已经不再练习了。谈到当初学习的原因,大部分同学表示基本上都是父母的意愿,只有4人是自己喜欢,自己想学,4人中有3人是通过参加学校的兴趣班接触艺术教育的。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多数家长送孩子学艺主要出于以下四种原因:有的家长自己喜欢某一种艺术,希望孩子圆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有的家长把学艺术视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出路,希望通过考取艺术特长生等方式在升学中获得优惠政策;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艺术天赋,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艺术家;有的家长则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加以培养,希望孩子能身心愉快地健康成长。
家长:学才艺要听孩子的
做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崔婷老师认为,父母在决定让孩子学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要学,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们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们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崔老师说,她的女儿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某天突然心血来潮要学钢琴,崔妈妈没有立刻给孩子买钢琴,而是把孩子送去琴行,尝试接触键盘。一年后,确认女儿真正喜欢钢琴,能够坚持下去,才给她买了一架琴。有一天,女儿又突然想学舞蹈。进了舞蹈班,起初女儿觉得很新鲜跳得很认真,渐渐地体会到压腿练功的辛苦,产生退缩的念头。崔妈妈和女儿商量:“妈妈已经交了上10次课的钱,为了避免浪费,我们把这10次跳完,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学,好吗?”妈妈的意见得到了女儿的认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女儿又从舞蹈中找到了乐趣,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多年。“我觉得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而不是为了实现短期内的升学目的。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设想,快乐学艺很重要。”崔妈妈说。
专家:学艺术少一点功利心
半数以上的学生“学艺”半途而废,那么孩子究竟要不要“学艺”呢?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王建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如果有条件,学习一两门乐器对孩子全面发展有帮助。而且学习音乐能使孩子聪明,国外曾有过这样的研究,学键盘音乐与歌唱对提高儿童的智商有帮助。
王建民认为,孩子不愿坚持学习艺术,很多情况是因为家长心态比较功利。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才艺中投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孩子始终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学习,学习过程已经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本义。因此,他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别太高,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不要让学艺术变成孩子的负担。
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