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叩问“人本”的力量

[db:作者]  2009-04-09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华阳中学指导工作 和谐的师生关系 专题研讨 课题研究 华阳中学校会 华阳中学首席顾问陈安福教授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

  【采写视角】

  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突破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回归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从“以分数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刚性教育为主”向“以刚柔相济的教育”全力转向;“人本关爱”铸造师魂,激发主体精神,开发发展潜能……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激发、聚集、释放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

  ■张泽科 宋玉平/文

【第二章】

人本关爱 铸造师魂

撞击教师生命的最强激发力

  一包黄连

  两个孩子,妻子没工作,一家蜗居在狭窄的出租房里,日子过得清苦,但在来自重庆石柱的“教学高手”彭顺勇心里,苦莫过于几天前才被学生赶下了讲台。2001年大年初五,在前来拜年的祝校长面前,彭顺勇犹如吃了黄连——“有苦难言”,又如吃了“定心丸”——“希望犹存”。

  在石柱,彭顺勇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许多家长都以把孩子送到他班而感到荣幸。2001年,彭顺勇以应聘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华中,可等着他的却是一段绕不开的痛苦历程。

  “他上课没问题,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师生相互适应的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故意考得很差,家长在校门口堵住校长要求撤换他。”教导主任熊丽华说。

  “祝校长说学生不接纳,教学效果就是低效益和零效应,但当时我不以为然,只管自己讲得精彩,不管学生是否喜欢。我被停课后,到图书室学习、做笔记、给其他老师当学生。一个学期后学校让我试上一个班,我逐渐适应了学生。”

  彭顺勇深感庆幸的是没有选择离开:“经历这个过程后我明白了,华中是个高平台、助推器,她要让每个老师都飞起来。学校环境宽松、包容而又紧张,在这个大染缸里洗涤,我好似经过了三峡闸门过滤,留下的是珍珠、玛瑙。”

  “他是从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现在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时调整,重视情感教学,语言幽默……春节我去他家,临走时他翻了半天,找到一个塑料袋,取出一包黄连。说你泡水喝,可以降火。我说我们够苦的了,所以一直留着做纪念。”祝长水说。

  “如何对待彭顺勇,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按双流政策,学校每年有5%的淘汰名额,但华中一直没用这个政策。彭顺勇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的问题。”学校行政会达成共识:“在当地他们是重点中学的教学高手,可以不管学生。因为学生对老师敬畏,学习自觉,自己就调整适应了,在华中却是老师要适应学生……必须全力帮助教师转型,而不是把不合格的教师推向社会。暂时让他们停下来学习、观摩、反思,不仅是对学生发展负责,也是对教师的人本关爱,并给那些教学观念、角色转变迟缓的老师敲响警钟。”

  从“铁腕”教师到侠骨柔肠

  李仕喜老师到华中后,同样痛苦莫名:以前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派不上用场了”。更让他心如刀割的是,学生竟在“周记”中这样发泄:“第一天看到这个老师,我很恐怖,心想这辈子恐怕要埋葬在他手上了。”

  “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差,上午才定的班规下午就不起作用了。”李仕喜只得耐着性子向其他老师学习,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试着理解、包容他们的缺点。

  小棠性格外向,常常披头散发……发现她喜欢体育,李仕喜便动员她参加学校排球运动会,每天和她们一起训练,最后全班获得了年级第二名。

  当晚李仕喜走进教室,一片清风雅静,小棠正向全班述说她的经历:从小离开父亲,母亲的娇惯让她变得更加任性,许多学校都不接纳……在华中同样给全班带来了很多坏影响。“李老师却能容忍我,这次排球比赛本可以拿第一,李老师那么辛苦……”听到这里,李仕喜禁不住抹起了眼泪。

  随后,李仕喜在班上开展了一次倾述亲情活动,让孩子们说说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父亲身高只有1.3米、母亲腿也有问题,小冉表面坚强、自信,却从不在同学们面前提及父母,也不让他们到学校。

  “父母残疾在他心灵留下了阴影,好强掩饰着内心的自卑,隐藏着拒绝公开承认父母的想法。”李老师分析说:“亲情述说使他懂得残疾父母给了他真爱,他终于勇敢地面对亲人的残疾,把亲人的爱变为成长的动力。”

  探索情感教育,尝试情感管理,从困惑的心、矛盾似的人物,转向心境和谐、侠骨柔肠,李仕喜从学生眼中的“铁腕”教师,转变为护佑他们的天使。

  “是哪些因素促进了我转变?”李仕喜自言自语:“大气包容的学校环境促我反思,过去在严格管住学生时是否压制了他们发展?我对学生也有爱、也有情,每次批评、惩罚了他们心里也很难受,但心里又很迷惑……现在才明白: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学生要求严格,还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引导和激发。”

  2001年8月20日,华中展开了首轮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从教育思想动态、课堂前沿走向到学校愿景、办学理念、管理办法,首届72名教师经历了一场“洗脑风暴”,人人震惊、激动、振奋!

  “当时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坚冰。几天‘洗脑’,我汗流浃背,心想只要教材耍得熟练、讲得精彩就行了,管你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分数才是说话的。”经过从思想到心灵的震撼、裂变,肖乾坤老师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走向,开始了人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人本关爱’要求老师主动转型,从教师需求主导型教学转向学生需求主导型教学。实现这样的转变,我们经历了一个充满困惑、探索、发现和兴奋的过程。”高二年级主任羊国安说:“起初我们对‘人本关爱’教育思想不理解,持怀疑态度。后来逐渐感悟到,它不仅是人性化的教育思想,还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态度、情怀、智慧和艺术,一旦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就能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情感。”

  经过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华中老师普遍开始了教育教学的艰难转向: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分数为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以刚性教育为主”向“以刚柔相济的教育”转变。

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朗朗晴空

  “几年前,华阳中学开全国先河,豪掷70万,让全校165名教师,集体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2006年,152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华阳中学一跃而为全省研究生学历最多的完全中学。”

  2007年初,《天府早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华阳中学与西南师大联合举办“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生的大胆举措,进行了跟踪报道。

  鼓励教师研修教育心理学专业,源于2001年华中首席顾问陈安福教授与华中老师的一次“闲谈”。

  起初,老师们个个对自己的“辉煌历史”津津乐道。陈教授忽然问身边的王老师:“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历史。”这位老师脱口而出。陈教授又问另一位老师:“那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呢?”“数学。”这位老师回答得同样干脆。

  “那你是陈景润,他就是翦伯赞啰!”看到大家不知所措的窘相,陈教授笑着解释道:“其实,历史也好,数学也罢,都只是学科专业的范畴,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教育专业,以解决怎么教和如何育人的问题。”

  从上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知识背景和人格特征差异较大的华中教师,过去往往都只重教书而很少育人。怎样促使他们由“教书匠”向会育人的教师转变,由只有个性特征的老师向能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师转变,这是华中起步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华中看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发展高度和发展潜力。但基于学校组织环境支持下的教师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水平,远不能应对教育发展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教师发展力疲软,主因是没有找到适合教师独特的自主发展之路,教师发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外驱力和个人内动力互动、融合。

  于是,华中改变了教师发展的组织“外驱动主导”模式,竭力回归教师自主发展的逻辑本位,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专业发展双向并举,确定了“差异推进,整体提升,发展个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以“人本关爱”铸造师魂,激发主体精神,开发优势潜能,优化发展机制,让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赢得学校和教师协调发展、联动共生。

  创新教师潜能发挥的机制助力

  曾任某高中党总支副书记的熊丽华,初到华中竞聘班主任竟没聘上,他很不服气,直接找德育处方主任理论了一番。

  “当时的感受像是在市场一样,班主任没捞着,好不容易捞到两个班的教学岗位。”熊丽华只得“放下架子,从头开始”,后来相继竞聘上年级主任、教导处副主任、主任。

  “浅层次的管理是人对事的管理,第二层次是人对人的管理,第三层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第四层是人格管理。”祝长水说:“学校管理不仅要研究组织意图如何实现,还要研究教师个体的价值实现。”

  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至30%;实施激励后,人的能力可能发挥到80%至90%。这是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研究激励问题得出的著名论断。

  在华中看来,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对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策略,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大批优秀教师投奔华中而来,寻求的正是新的发展和价值创造。

  为适应这样的内在需求,“力促教师发展”,“让有能力愿意做事的人尽量有较多的事做;让愿意做又想把事做好的人尽量有事做。”华中建立了集聘任、考核、培养于一体的人性化用人机制。

  学校各种岗位和重大活动,都由教师自主申报,按“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目标管理”的办法进行岗位竞聘:学校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班主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双向选聘;按需设岗,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教师特长;在双向聘任基础上微调班级教师搭配,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的人才竞争和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差异发展和队伍结构优化,增强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分层次制定教师考核标准,教师自评、教研组评、生评、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终评结合,华中从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公开课、指导学生成绩、科研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估教师工作绩效和专业发展水平。每学期让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态度、学习方法、心理情况、教学状态、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师德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初步建立了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教师差异发展评价体系。同时引导教师自我剖析教学案例和成长过程,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行为和效果,明确所处的成长阶段,找到优势、差距和努力方向。

  力促发展和动力激发,华中把学校人力资源的潜能,聚集、释放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势能。

  构筑教师差异发展的平台助力

  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分段分层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华中搭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专业发展的“入格”、“升格”、“风格”的三级平台,让各个层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新教师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优秀教师拜师学艺,尽快实现教学“入格”;骨干教师在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尽快“升格”为“专业行家”;各级名师尽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004年,华中开始以“青蓝工程”、“栋梁工程”、“名师工程”,促进优秀青年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知名教师发展。2008年试行导师资格制,通过自我申报、赛课,确定导师资格,经“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实行导师基本津贴和业绩考评津贴,增强了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效。

  与此同时,华中建立了“青蓝工程”学习班、“栋梁工程”学习班、领导干部学习班、德育教育提高班、备考教师提升班等多层次、制度化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把学习变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开展“科研课改活动月”、“新秀杯”、“栋梁工程”赛课活动,评选科研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十佳青年教师”和优秀指导教师,筑起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个长效性平台。

  细雨蒙蒙中,3000余名师生席地而坐。“这是华阳中学师生送给自己两周年生日的最好礼物,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将中国教育学会第一所实验中学的牌子,授予华阳中学是深思熟虑的、慎重的。”2003年9月8日,亲临授牌仪式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由衷感慨。随后,华中在西部地区率先创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首席顾问陈安福任校长,祝长水任执行校长,以淡化学校行政的刚性力量,融合组织推动力和教师自主发展力,放大教师发展的专业性和自主发展空间。两年后,升格为中国教育学会西部地区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

  不遗余力引进高端智慧,华中先后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谈松华和陶西平等2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进行教育理论、学校发展和管理指导;邀请上海师大心理学教授卢家楣、西南大学教科所所长张大均等全国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进行教育心理学培训;邀请王树声、梁捷等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的特级教师,到华中现场献课、听课、评课。2005年以来,全县两次教师学科大比武,华中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跻身县级学科带头人行列;2007年全县首届“新秀杯”青年教师赛课,华中夺得14个一等奖。

  放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助力

  “2003年的一天晚上,在学校五楼会议室,我校全体老师与西南师大教科所所长张大均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学校教改科研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原定半小时的讨论,竟然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经祝校长一再劝导才停了下来……正是经历了这次‘对话’,让我消除了对教育科研的许多疑惑,坚定了教育科研的信心。”教科室主任王本书如是感言。

  “办学之初,如何从一所不知名的小型学校走向知名学校?我们想通过科研增强学校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陈安福教授说:“起始动力源于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成都市评高级必须有两篇论文发表、评名师必须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老师们首次参加四川省优秀论文评比,多数人都获得了一二等奖,教师科研积极性就这样激发起来了。但那时主要是写科研,老师们做科研的积极性并不高,学校发展急需本质科研的推动。”

  从第二年起,华中采取同学科跨年级、小课题短周期、个案加叙事、问题加专题式的课题研究策略,举办一年一度的“科研课改活动月”活动和课题研究过程考评,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反思、展开网上交流,展示、推广科研成果……借助专家资源,结合校本实际,形成了国家、省、市、校级课题网络。借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卫星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展开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情感渗透等问题的研究。

  “起初是摸着石头过河,华中部分学生的习惯、态度、行为差,我们认为是品德问题,后来才知道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并由此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王本书说,“老师们在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把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作课题来研究,使华中科研成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践型科研。”

  但接踵而至的是研究与实践的矛盾、科研升华与广泛参与的矛盾日趋突出,老师们对科研的需求降低。华中应对以教师分层研究模式:将校本研究分解为学习式研究、专题式研究、问题式研究和课题式研究等形式,根据教师水平差异展开四个层级的校本研修:组织有一定研究水平、能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实验研究;不能做课题研究的进行专题研究;不能做专题研究的从事某项研究的实验工作;其余教师主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

  构建科研智力资源和课题网络,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发教与学的力量为主线,差异开发、分层推进,华中把科研过程变成了促进教师“自造”和“再生”的过程。

  ……

  平台支持,机制助力,科研推动,华阳中学全面激发、聚集、释放、放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量。近三年来,教师在省、市、县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作专题报告120多次;1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涌现出省特级教师3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9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174人、高级教师200人、研究生毕业188人。

  “人本关爱聚集了教师生命的最强发展力……相当一部分华中教师已对教育的本质、教师职业的使命、人本关爱的理念有了自己的体悟,‘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成为全体教师的基本行为。”中央教科所张男星教授考察华中教师队伍后评价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9-4-9 180000/11248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