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业一条街:让流浪的创业意愿找到家

[db:作者]  2009-04-09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沉石/图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街见到王聪时,他正在细心打点货架上的物品,坚挺的板寸头,深蓝色的运动服,王聪硬朗的形象与粉色的店面、货架上让人眼花缭乱的饰品多少有点格格不入。这个25岁的小伙子正经营着这家女孩个人用品加盟店,而更多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华中师大管理学院研一的学生。

  武汉市洪山区是全国第三大智力密集区,辖区有3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40多万人,平均每年毕业学生达10万人。在大学生创业难的今天,洪山区却创造了一个“例外”: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仅近两年该区就涌现了800多家大学生企业,创业大学生达5000余人。

  营造低起点创业环境

  “1000块钱的门面你租不起,那就先租一张200元的桌子”

  3月初刚刚开业的华师文化街容纳了163家创业商户,主要经营饰品、动漫、民俗工艺品、创意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商品,文化街也因此而得名。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雅致的小街格调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的目光。据介绍,目前已有80多位大学生在此创业。

  “投入不算太高,而且加盟店的风险相对较小。”谈起创业项目的选择,王聪这样说。瞅准了文化街周围学生多、白领多,王聪和同学一起投资7万元,开起了饰品店。他告诉记者,文化街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门面不收转让费,房租也比其他商户要便宜一些,还可以免费代办相关手续以及做一些创业指导。“自己只用管生意就行了,省了很多事儿。”王聪对目前的创业环境十分满意。

  尽管当了老板,但是大学还未毕业的杨惟名看上去依然稚气未脱,这位22岁的武汉大学学生是文化街上最年轻的老板。依托家族产业的优势,小杨在文化街上开了一家眼镜店。开业不到一个月,虽然生意没有当初预料的那么好,但是小杨还是信心十足,“这里地段好,不愁没有客源。”

  “毕业生跨出校门时没有任何资金积累,他们需要一个起点较低的创业环境,文化街正是为这些刚刚起步的创业者量身定做的。”文化街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果说文化街容纳了这样一批“试水”创业的大学生,那么相隔不远的阜华大厦则是科技企业创业者的聚集地。这幢大楼汇集了485家科技创业企业,大学生创业和就业人数占了从业人员总数的75%以上。

  “入驻社区有一种流浪孩子找到家的感觉。”大厦19楼宝库网络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陈涛感慨地说。陈涛的感受源于阜华大厦角色的转变。2008年7月,阜华大厦被武汉市科技局授予首批市级“科技创业社区”,同年11月,又被市全民创业领导小组授予“全民创业示范基地”。为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阜华大厦管理部门的职能由过去只管物业服务拓展到资金服务、政策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成为创业者和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

  “洪山区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该区孵化带办公室副主任陈为平告诉记者。1987年6月,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洪山区落户,目前,该区已经发展了15个科技孵化器,而许多孵化器都开辟了大学生创业专区,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营场地、政策指导、基金申请、技术鉴定、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孵化器侧重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陈为平说。尽管门槛较高,该区孵化器的创业专区目前也已经容纳了3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

  “是不是好种子,只有落地了才知道。我们努力为打算‘落地’的创业种子准备最适合的土壤。下一步我们将把创业市场拓展到报亭、摊点,1000块钱的门面你租不起,那就先租一张200元的桌子。”洪山区科技局局长李德广说。

  选择性扶持创业项目

  “普惠政策要尽量降低门槛,扶持资金却不能‘撒胡椒面’”

  2008年11月2日,洪山区电脑一条街上热闹非凡,前来参加电脑节的人们将几个电脑城挤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天,全区首次表扬了10名IT产业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每人奖励笔记本电脑一台,而市、区政府接连出台的新政更让在此创业的大学生们意识到,创业者的春天来了!

  2008年,武汉市政府提出将“全民创业”作为武汉市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在江城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同年,洪山区也提出每年投入2600万元,为全民创业提供支持。其中,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大学生创业科技费用,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大学生初次创业担保资金,并且设立专利资助资金,对大学生获得的发明专利给予每件2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其他专利给予每件1000元的一次性资助等。

  27岁的陈涛已经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了4年,如今他的改图网每天的访问量已经突破100万次,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图像处理网站,“我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在线图片加工厂!”年轻的陈涛斗志昂扬。“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今年可以为武汉市创造至少1000个就业岗位,但是现在最大的难题是缺少资金,就目前来看,至少还有100万元的资金缺口。”陈涛坦言,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一切问题都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大学生创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也在积极申请政府扶持,“希望政府的阳光能洒在每一个创业者身上。”

  “创业资金的科学分配和有效利用是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李德广说,“一方面,普惠政策要尽量放宽限制、降低门槛,另一方面,创业资金的发放又不能‘撒胡椒面’,目前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只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李局长介绍,由于创业体制的不健全,现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很难覆盖到每一个创业者,事实上,扶持政策也不可能全面铺开。当前该区的重点是优先扶持一批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的科技企业,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尽量做到公共服务由政府埋单,降低一般企业的运行成本。据了解,近两年,该区的资金扶持已经惠及了近千名创业者,而目前正在酝酿的一些措施,比如科技企业有望享受每平方米每月5元钱的房租补贴,会让更多的企业受惠。

  “目前洪山区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已经涉及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扶持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等各个方面,政府部门密集的优惠政策将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更多的实惠。”李德广说。

  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平台

  面向市场需求的实战演习,实现了创业链条的无缝对接

  一边是渐趋成熟的创业环境,一边是跃跃欲试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将两者无缝对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中,不仅要给‘鱼’,还要教会他们‘捕鱼’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创什么业,怎么创业。”李德广说。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创业培训无疑能为他们的创业增加成功的筹码,而洪山区密集的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最适宜的温床。

  3月19日,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与深圳伊果进口商城共同挂牌成立了“国际软件学院·伊果网络创业俱乐部”,首日便吸引了百余名大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自主创业。在此次创业沙龙中,来自企业一线的员工与现场的学生就“网店创业”展开交流。从如何选择货物、如何进货上架,到如何装修网店、如何理解顾客需求,再到如何与人交流,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为武大的学生提供了一套零投入、低风险的网店创业实践方案,让他们迅速动手操作,尝试人生第一次“小创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经验和技巧,如今不少高校都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在理论层面加以引导,更重视面向市场需求的“实战演习”。

  不久前,长江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启动了“创业实验室”,200多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全过程实战训练。课程指导老师吴瑰介绍,除公共课进集体课堂外,其余课程均在1000余平方米、300多台微机的实验室完成。学生或个人或自组团队,在网上进行市场调研、进货渠道、商品拍摄与图像处理、物流、网店管理、网店安全、网络营销等创业全过程训练,考核以实战成绩为主。

  “在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有效尝试。”李德广说。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全市首家由高校和企业孵化器共建的科技创业社区,建立了“开放式共享服务型创业空间”,将创业教育系统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实施创业概论课、商业计划课、创业精英训练营的创业教育和实践,为学生传输创业专业知识,帮助毕业生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

  毕业于该校的李忠胜,近日向创业社区申请了一个网络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核。李忠胜说:“大学时我在基地学到了如何创业,现在入驻基地,又可以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我有信心大干一场。”

  在洪山区,创业指导延伸到了创业的各个阶段。为了做到创业指导全方位、全过程覆盖,该区科技局和创业中心常年提供免费服务,科技局还专门成立了创业导师团,近20个不同行业的创业佼佼者随时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增强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罗曼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9-4-9 180000/11248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