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崔方锋 王蕾
今秋开学,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实验学校的800名农村学生高兴地搬进了新校舍。学校副校长赵立忠告诉记者:“学校去年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平房,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校舍出现安全隐患。列入校安工程项目后,新建校按省标准化学校要求建设,现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
像杨柳雪镇实验学校这样今秋开学交付使用的新校舍在滨州共有26处。2009年以来,滨州市校安工程已投资9.5亿元,完成规划投资总额的74%,竣工项目1793个,重建加固校舍134万平方米,工程进度走在山东前列。
破解资金难题——政府主导 多元筹资
“资金筹集是顺利推进校安工程的基本保障。”滨州市教育局局长高中兴告诉记者,滨州市在校安工程实施中财政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明显。在每年的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中,都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校安工程实施,新增财力向校安工程倾斜。
以邹平县为例,该县学校建设的投资,由县财政承担70%,“县级政府是校安工程的责任主体”得到很好的体现。2011年,滨州市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每平方米增加20元,专项用于中小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支撑能力。当年,滨州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9.4%。
乡镇政府也表现出高涨的建校热情。邹平县西董街道办虽然财力不强,但在2006年就投资2600多万元新建了鹤伴中学,2009年又投资5000多万元规划新建鹤伴小学,将3所小学并入鹤伴小学。
为了提高校安工程建设资金的效益,滨州市规划、住建、国土、地震等10个部门联合,在山东省率先出台了校舍建设规费减免政策,现已累计减免各项费用2.8亿元,最大限度降低了校舍建设成本。
财政实力相对薄弱的无棣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捐资校安工程的热情,通过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1470多万元。截至目前,滨州市校安工程总投入中,乡镇投入资金1.4亿元,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2.4亿元,从而有效缓解了校安工程的资金难题。
狠抓建设质量——严格管理 强化监管
在解决校安工程资金难题的同时,滨州市狠抓校舍建设的质量。在这方面,滨州市还真有自己独到的一套,如建校使用的钢筋,他们经招标确定品牌、型号和价格后,由校方人员跟随施工单位一起到生产厂家直接进料,实行全程跟踪。(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