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明
今年暑期,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教师郑苗终于住进了自己的家——教师周转宿舍。此前的几年,郑老师一直住在学校废弃的教室里,“旧房‘走风漏气’,寒风‘不用绕弯’就吹进了屋里。住进新家后,心里感觉暖暖的”。两年来,全国12.5万名农村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住进了周转宿舍,覆盖中西部地区25个省(市、区)的5024所农村学校。
科学规划 先期试点
受自然、地理、经济等条件制约,中西部边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艰苦。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校舍“旧貌换新颜”。但是,农村学校普遍缺少教师宿舍,教师大多住在废弃的旧校舍里,这些已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影响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安居才能乐业,要留住优秀教师,就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
教育规划纲要刚刚颁布,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就开始对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住房情况进行调查。2010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教师周转宿舍先期试点的范围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经济适用,产权公有、周转使用”的基本要求。在试点建设阶段,中央在河北等8个省区投资5亿元建设近38万平方米的周转宿舍,共涉及项目学校497所,满足了1万多名教师的住宿需求。两部委希望通过试点,在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设方式、运行保障、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探索经验,为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2011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编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面部署和开展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十二五”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库。
(下转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