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瑞林 陈帆波 黄金鲁克
“从今年开始,吉林市实行低保家庭孩子免费午餐政策,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天可以吃到9元标准的两荤两素午餐,是全校就餐学生中吃得最好的。”吉林市十三中学校长李福全告诉记者。该校低保家庭学生有134人,这些学生可以凭“爱心用餐卡”到专设用餐窗口享受免费午餐,学校伙食标准分为7元、8元和9元三档,免费午餐的标准是最高的。
为低保家庭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只是吉林市抓教育民生办实事的举措之一。吉林市教育局局长陈雁告诉记者,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教育纳入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几项教育民生工程让老百姓交口称赞。在吉林市,群众对教育的批评和投诉变少了,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
“一餐饭”:困难家庭学生吃得最好
去年,吉林市一位人大代表到吉林市城郊的哈达小学调研,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中午不吃饭。吉林市教育局获知这一信息后,第二天就去该校调研,并对全市的低保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和用餐情况进行了摸底。很快,一项“低保家庭中小学生就学免费午餐工程”付诸实施:从2012年起,全市低保家庭学生,初中生和小学生每天按6元补贴,高中生和中职生每天按9元补贴。
免费午餐政策实施后,各学校低保家庭的学生午餐标准基本都高于其他学生。为了确保这笔钱吃到学生嘴里,吉林市要求,以学校供餐、学校周边餐馆、农家定点供餐为主,原则上不发放现金。对于一些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农村学校,就把午餐补贴买成米、面、油送到低保学生家中。比如吉林市八中,学校没有食堂,学校就让家长委员会在校外选择饭店订餐,让他们送到学校,学校和区防疫站每星期都要进行检疫。
据统计,今年春季学期吉林全市共有低保家庭中小学生11410人,仅此“一顿饭”,一年投入将近1500万元,这笔补贴资金全部由市、县财政承担,直接拨付给学校。
“一桶水”:一年耗资1700万元
记者在吉林市下辖的桦甸市第六中学、永吉小学等学校采访时发现,每个教室的后部,都装有一台饮水机,旁边放着几桶统一配送的桶装水。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全市学生喝的都是这样的桶装纯净水。
吉林市境内水系发达,素有“江城”之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北方城市的5.4倍。所以,当吉林市提出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桶装饮用水时,有些人还不太理解。这还要从2010年吉林市那场水灾说起。吉林市市长赵静波在视察灾情时,发现学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的用的是地表水,有的用的是浅层地下水,存在水体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为此,吉林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让全市中小学生都喝上安全卫生的桶装水。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