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自我完善、不断更新,使得教育发展的惠及面不断扩大,教育的公平保障性不断增强
■吴霓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各地以省为单位,相继颁布了本省(直辖市)的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由此,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是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创新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而展开的,将要或正在触动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以及教育的外部环境,由此也必将引来一些评论、争论乃至阵痛。如何在评论、争论乃至阵痛中坚定不移地改革创新、自我完善、不断更新,使得教育发展的惠及面不断扩大,教育的公平保障性不断增强,并探索出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同路径和模式,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其中,要把握这样几个核心词汇。
第一,牢记国家意识。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和国家把教育的改革发展、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区域教育发展而言,应该将这一国家战略摆在区域发展的头等位置,从国家发展的高度,谋划区域教育发展大计。
第二,抓住现实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在推进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这就需要各地从实际出发,基于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的量和质同时增长;并加快教育内部机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构建教育竞争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党委政府护航。教育发展的第一责任在党委、政府。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进程中,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能否推进,推进是否顺利,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如一的保驾护航作用是关键。这里所说的保驾护航,就是需要党委、政府有明确和恰当的角色定位,即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保的保住,该放的放活,该管的管好;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学校的自主权、社会的监督权应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得到良好的营造。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规划纲要在落实过程中,就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科学确定改革目标、精心设计改革项目,系统推进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局面的要求。因此,在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敢试敢闯、自立自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区域教育的超前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第五,做好科学规划。区域教育规划应做好对已有成就和经验的总结,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谋划区域教育发展蓝图。不仅省(直辖市)要有规划,地级市、区县乃至学校均要有规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再不断谋划,走出一条改革实践——科学规划——再改革实践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区域教育发展走上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作者系中国教科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