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余群英非常开心,因为聋哑双胞胎姐妹小艳、小芳不仅能够顺溜地说话,小艳还被送进“卫星班”,和普通小学的学生一起学习交流。
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浙江省开化县,山多闭塞,村庄散落。在这样的一个山区小县开设“卫星班”、发展以融合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育,其难度可见一斑。而开化融合教育的开端,始于2008年开化县培智学校的成立。从一成立就担任培智学校校长至今已11年的余群英,体验了在一个山区小县办特殊教育的所有难处。在她看来,家长们的顾虑和偏见是最难的。
“高标准建设的培智学校,让这群‘鼻涕口水流不断、莫名其妙傻笑、十个手指头也数不清的特殊孩子’得到了有效照顾。”余群英介绍说,此外培智学校实行“全包办”,为学生减免住宿费、水电费、伙食费,提供爱心点心、暖心棉被、校服、免费校车,家长只需要缴纳保险费。
在余群英看来,办好一所特教学校,打消家长们的顾虑,这只是第一步,办好特殊教育最重要的莫过于帮助家长们重新建立对孩子们的信心,“核心就是解决孩子的生存和就业问题,融合教育则是关键”。
据2018年数据显示,开化县有126名轻度残障学生,融合在全县各中小学随班就读。2015年12月,《开化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
每天早上8:40,培智学校4名“卫星班”的学生准时到达北门小学上课。2016年9月,开化县融合教育“卫星班”在北门小学成立,在融合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有条件、有意愿地将中度残疾儿童少年选送到普通学校组建成班,同时,全县大多数县属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建设了资源教室专供特殊儿童使用。
随读生除了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外,他们还有一项“特殊”待遇——每天享受教师一对一的课业辅导,辅导教师给有学习弱项的学生“开小灶”。需要康复的随读生还可以在资源教室跟着教师做康复训练。随读生的课业辅导和康复训练教师都有台账记录,每个学期期末结束时,县指导中心就收集齐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材料,按照2017年3月出台的《开化县关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对各校随读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规定辅导教师可以拿到每课时25元的补贴,有效保证了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
“‘卫星班’需要普通学校管理者思考如何创造融合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接纳和被接纳,这些都是挑战。”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章金魁说,但无论如何,在“卫星班”课堂上,这些特殊孩子渐渐变得不再“特殊”,越来越快地融入社会,让所有人对“卫星班”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余群英看到,从培智毕了业走上社会的学生都具备了自理能力,但多数干的还是体力活、脏活。为此,余群英和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协议:建一个职教“卫星班”,利用职校的场地、设备、师资,给学生培训酒店服务、餐饮服务、面点制作等专业技能,从而实现特教学生“体面”就业。
从成立之初的1个教学班、16名学生到现在的6个教学班(含卫星班)、学生61人,这是余群英感到最自豪的地方。放眼全县,近年来开化特殊教育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培智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卫星班”为融合的特教体系,并实现了向学前教育和职高教育两头延伸的目标。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开化特教工作虽然还有待完善,但未来的特教之路会越走越好。”开化县教育局副局长余佑红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