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仙踪
通 讯 员 陈志敏
“前两天父亲还打来电话说,家门口那条路在半个月前竣工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陈敏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家所在的四川绵阳三台县的情况。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陈敏从四川考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像陈敏这样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学生,学校一共有19名。将近1年的大学生活,19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5名学生拿到了奖学金。
来自四川理县的羌族学生岳伟说,他的收获相当大:参加了辩论赛和歌唱比赛,还获得了“闪亮新秀奖”的第一名。学校有名的音乐教师黄奇收他为门生,岳伟说他在学校“天天都有进步”。
担任团支书的王顺君组织了多次主题团日活动,到长沙市韶山路公交站上做卫生保洁等;王顺君还和同是来自四川家乡在长沙读高中的30多名学生义卖《长沙晚报》,用卖报的收入帮助更困难的同学。
据他们的辅导员田青介绍,这19名学生来长沙后,开始编成一个班,后来因为学生讲共同话题时容易说到那些悲伤的事,学院便将他们与其他外省学生夹杂编为汽运0806班。
取得现在的进步,这19名学生也吃了不少苦头,至少要过“三关”。一是语言关。听不懂长沙话,与市民交流困难。二是生活关。藏族学生杨泰兵,一直生活在山区,夏天不太热,到了长沙,夏天屋里热得像火炉,有点难适应。三是学业关。这19名学生半数是学文科的,现在进入理科专业学习,学习上有些困难,老师们为此给他们开了“小灶”。
据了解,这19名四川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书本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皆由学院和兰天集团负担。去年,每名学生获得近1万元的生活资助。一年后,这些学生可自愿全部进入兰天集团顶岗实习,并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