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设置自己的拳头专业,依据是什么?专业课程怎样应时而动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形成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月29日,本报与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温州市教育局联合在温州市职业中专举办职业教育前沿论坛,将目光聚焦在“中职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上,与会专家和各地职校专业教师一起交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期望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史习江:
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学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就在不久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意味着,作为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绝不仅仅只是优化教育内部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应当在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整体能力提升中充分体现其贡献力和价值。(详细请见本报)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
职教发展改变了教育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成效明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大增强。为更好、更快地发展职业教育,2006年至2008年的3年间,浙江省投入经费6.5亿元,全省各地级市、各县市区投入经费超过70亿元,全省520多所职业学校中有140多所新建、改建、扩建,设备上的经费投入高达11.3亿元。
与此同时,浙江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基础质量,努力做到“进来一个培养一个,出去一个保证一个”。浙江的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积极探索适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努力寻找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成效十分显著。(详细请见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