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评课要破更要立

[db:作者]  2019-05-29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评课时下已经是各类教研交流活动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参加过多种评课活动后,我发现,很多教师的评课存在一个共同现象:就是普遍指出问题者多,给出合理化建议者少,换句话说,就是“只破不立”。

    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有各种复杂的原因,在此我关注的是:一线教师或者教研人员以怎样的姿态听课评课,才能提出更多有助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的问题或建议?

    广读博览

    教师平时应关注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多读教育名著,同时要多参加各类公开课、示范课,多听各类讲座。广读博览会让我们开阔眼界,提升思维。

    例如,一位老教师旁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一课时评价说,课堂上板书设计不够妥当、形式单一,然后展示了自己借鉴数学坐标轴形式的板书设计。这位老教师的板书设计类似思维导图,直观又富有启发性,大家都为之拍手叫好。

    显而易见,如果这位老教师没有广读博览,只是将目光简单聚焦在《包身工》这一篇课文上,那么,恐怕无法得到板书的灵感,巧妙的教学设计更是无从谈起。

    有备而来

    参加教研活动的相关人员,听评课时不能走过场,遇到疑难问题时也不应敷衍了事。但这还不够,听课前还需做足准备工作,如了解学情、重温课文等,以保持“在线”状态。还要站在授课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授课者某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就要想想,假如轮到自己教这节课,该怎么处理问题,用什么教法,如何指导学生。不只本学科,跨学科评课也可以做到这样,因为尽管听课教师可能对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够熟悉,但有些课堂环节与教学方法则是相通的。

    例如,听过历史专题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有关“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一课的内容后,我在评课时说,假如我教这节课,我会用多媒体插入本地城市形象宣传语——“看中国,来宝鸡”,这个宣传语看似狂妄实则贴切,因为“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形式出现,是在出土于宝鸡的国宝重器“何尊”上。历史课如果能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作为课程资源,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授课教师说,听了我这个小建议很受启发。

    不畏献“丑”

    公开课后,集体评课有时会出现一些争论。应该说,只要大家是真诚友善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见解的碰撞或思想的交锋,对授课者和评课者都会有启迪作用。有很多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觉得自己的看法不深刻、不系统,因担心受到他人嘲笑而不敢发言。教研活动组织者要鼓励参会教师畅所欲言:也许你的三言两语或者不太成熟的微小创新,抛砖引玉,都会令授课者茅塞顿开,收获意外之喜。

    一次我上完《边城》(节选)公开课后,一位老教师与我一起离开教室,边走边聊:“你这节课三个环节非常分明,如果给每个环节拟个标题,课堂就更有特色了。”说完,他还谦虚地来了句“献丑了”。我顿悟,于是拟了三个小提要,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效果果然不错。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听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见闻感悟多方总结。总之,如果参加教研活动时评课能够“破立结合”,不仅对授课者,对参与评课的教师来讲,也是莫大的促进,这是实实在在的“双赢”。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姜谭高级中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5-29/114550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