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浙江出现职高报名热
浙江职业教育的成功,值得我们作一番深层次思考。“德国制造”享誉全球,与德国具有众多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密切相关。在那里,职业教育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却是重高校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家长们也是宁愿让孩子去挤高考“独木桥”,也不愿意让他们读职业学校,总觉得走这条路子失面子,没前途。结果,这边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为缺乏高素质技术工人所困扰,那边是孩子辛辛苦苦读完大学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
所以,浙江出现职高报名热,我们理应为之叫好。
最近在杭州今年的中考报名中,出现了一股“职高热”。按照规划,这个市给各所中职学校提前自主招生限定了名额,结果市属8所职高几乎招满,其中有的热门学校还扩招了20%以上。萧山区4所职高原定招收755名直升生,没想到前来报名的近3000人。 新华社
中小学生成绩和名次不应公布
社会多以成绩论英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差学生,被划为差生的学生多会自暴自弃。公布学生成绩和名次虽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刺激,刺激得不好,学生可能就此自暴自弃,乃至走向犯罪道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和名次就是不该公布。
日前,湖北省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立法调研会在襄樊举行,襄樊代表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布中小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不利于学生成长。楚天都市报
考生为何不能“我的青春我作主”
出现此情况,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孩子从小到大,家长包办代替为孩子作选择,由此使孩子失去自主管理、自主规划的能力与意识;二是学校教育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高考结束之后,学生就认为自己已完成学习使命,填报志愿不是自己的事;三是现在的高考制度重在考查学生学科卷面知识,那些有个性、有广泛兴趣的学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家长“语重心长”地要求放弃个性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成为考试的高手,而毫无个性与特色。
这样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危害很大。对此,期望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能通过考试评价制度、招生制度的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育中走出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
6月10日至11日,在河南省招生办组织的高校招生现场咨询会上,记者看到,家长远远多于考生。不少考生表示,对于选报哪所高校、读啥专业、将来干啥工作都很茫然,填报志愿只好“我的青春由爸妈作主”。 新京报
通识教育,教师“通”学生才能“通”
通识教育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要采取平等态度,现在的很多教师成长于专业化教育环境中,如果自己不“通”、不“识”,如何去开设、教授通识课?通识课是用来“召唤”的——召唤学生从培养兴趣走向培养使命感,培养使命感是通识课程的目标;而要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必然首先要求教师有使命感——把通识教育当作自己的使命,博闻强记,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通识教育素质,从而成为通识教育的合格教学者。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难理想化,也很难全面地去实践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要面对中国现实的复杂性,各个学校的情况很不相同,而不同的体系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要求通识教育教学者具备高素质,舍此便不足堪以重任。
“如何对教师进行通识教育是通识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通识教育的有效推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表示。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