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逆反不应是孩子孤单的独舞

[db:作者]  2009-07-09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逆反”有理——怎样应付孩子的“反抗期”》,[日]品川孝子著,林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挑战 力婷/作

编者按: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把青春期的问题单纯地以“叛逆”或“反抗”这样尖锐的词语来代表。对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变化期。孩子都不会是向着天空反抗的,不幸的是,被孩子当作反抗对象的,大多是他们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觉得,处在反抗期的孩子根本听不进他们的告诫。父母和孩子之间应以何种方式相处,才能避免潜伏在反抗期的种种问题呢?父母作出选择的过程,也是展示育儿智慧的过程,聪明的父母会正确地引导孩子,让这一段看起来虽有距离却不冷淡的缓冲时期变成孩子历练和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

  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课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做法,真的就能避免发生冲突吗?事实上,即使强迫子女专注于课业上,也只能暂时避开青春时期的反抗心理,而无法根本铲除。尽管从表面看来,这个时期充满了混乱、冲突,但是这段时期的历练,却能使其人生变得更为充实。在其他时期里,你绝对看不到如此快速的成长。——[日]品川孝子

  逆反真的有理吗

■顾雪林

  对于有一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的家庭来说,中国的许多父母往往要开始焦头烂额地应付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了。这些父母常常要分工,到底谁唱红脸谁唱白脸。开始时,他们往往信心十足:管了你十几年,莫非现在还管不了了?于是,父母和孩子开始了长达几年的较量,各家有各家的高招。父母在争吵和压制中步步为营,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禁止孩子看电视,禁止孩子上网,禁止孩子交异性朋友,极端的还去跟踪孩子、偷看孩子的日记等。孩子们则在争吵和反抗中冲破父母的种种禁锢,顽强地表现自己,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阳光少年,也可能成为一个抑郁的少年。很多父母在自以为是地管了孩子几年后,往往铩羽而归、一无所获,感叹逆反的孩子太难教育,这些从小很乖的孩子,要是不逆反该有多好!

  日本颇负盛名的儿童教育家品川孝子认为,孩子逆反有理,她在《“逆反”有理——怎样应付孩子的“反抗期”》一书中说,逆反是孩子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变化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开始自立能力的学习,在其他时期里,你绝对看不到如此快速的成长。在逆反时期,孩子通过学习自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崭新的个体。由此看来,逆反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孩子从少年变为成人的过程,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过程。在逆反时期,父母们无疑是痛苦的,他们失去了过去那个乖乖的孩子,开始要接受今天这个会说“不”,要求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孩子。孩子们无疑也是痛苦的,他们失去了过去百般呵护、亲切和蔼的父母,开始要接受今天这样絮絮叨叨、婆婆妈妈、满脸狐疑的家长。

  看了品川孝子的书以后,让我惊奇的是,中日两国的父母所面临的孩子逆反问题居然一模一样,孩子们的逆反表现也一模一样,父母对待逆反的态度竟也一模一样。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兴趣,想知道日本人是如何应付孩子的逆反期的,他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品川孝子认为,和逆反期孩子相处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变化。当孩子进入逆反期后,便会试图打破由双亲所塑造的人格,想要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创造自我。因此,他们当然不愿意事事依从父母的指示。孩子和父母的冲突往往开始于一些小事,父母不应在小事上过于计较,可以让孩子在这些事上适当得胜,可以适当地丧失一些家长的权威,这是配合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当然,父母也不能事事让步,要有一些原则性的坚持。如果孩子在遭受父母的阻挠、反对而感到愤怒时,能退一步考虑到父母的立场,那将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

  品川孝子还认为,父母应当以开明的态度处理和孩子之间的意见分歧。大多数逆反期的孩子早已不再期待父母能和自己的意见一致,他们年轻、接受新生事物快,常常认为父母古板、顽固、不开明。面对孩子的种种疑问,有些父母往往会以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敷衍地回答:“人生就是这样,总是变幻无常。”这样的答案很难让孩子满意。父母应当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对孩子说:“你是这样认为的吗?爸爸妈妈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肯定孩子的看法,和孩子交流看法,让孩子感受到自信和力量,这种使亲子之间更加亲近的简易方法,近年来颇受专家重视。

  品川孝子指出,父母应当对孩子个性的发展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喜欢和容纳,而不是妄加批评。每个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个性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巨大的改变会使他们忍不住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抱以怀疑的眼光,常常会感到不安。当孩子很认真地想和父母讨论自己的个性和缺点时,父母必须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自我剖析,然后率直地提出自己的忠告。另外,作者还认为,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孩子像幼儿时期一样,每天围绕在自己身旁,任何事情都应该毫不隐瞒地跟父母说出来。而逆反时期的孩子可不这么看,他们面对父母烦人的询问,只好敬而远之逃回自己的房间。孩子逃避的态度往往让父母感到不安与不满,并希望把孩子拉回自己的身边,结果往往越逃越拉,越拉越逃。父母应当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既逃则莫追”乃是处理亲子关系的不变原则。当发现孩子渴望独处时,父母就应当适时地保持沉默。

  日本人在教育逆反时期的孩子时,很多做法和中国人一样,很多困惑也和中国的父母一样,很多教育的结果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但我认为,品川孝子关于体谅、开明、容纳和放手等4个方面的建议,是值得很多正在对逆反孩子进行教育的中国父母们关注的。

  用父辈的成长教育孩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晓霞

  小弟青春期特别逆反,中考前曾经和一群小伙伴外出聊天而深夜不归,害得父亲让自己的学生满街寻找直至半夜。还有一次,小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特别郁闷,夜深后趁大家酣睡连喝了5瓶啤酒,然后醉倒在阳台上不省人事,直到天亮才被父母发现。还有他左手腕上那个深深的“忍”字,据他事后跟我们说,那是用烧红的铁丝弄上去的……这些都是小弟当年的“青春壮举”,他因此成了我们全家青春逆反的典型。当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灯,上高二时,历史老师方言很重,我听不懂,好几次在上课时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逃课,去赣江边上的一位算命先生那里算命,或者干脆邀同学去教室顶楼的阳台上晒太阳以示抗议。

  正是回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壮举”,亲眼目睹过弟弟妹妹的种种“逆行”,我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正值花季的女儿,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青春逆反。初高中时期,孩子的自尊和自我意识日渐形成,又因为读书压力大,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老师成天叮嘱的也是学习和成绩,因而,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此时如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化解,往往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父母与老师大可不必为孩子的青春逆反伤心劳神,只要做到沟通顺畅、关爱到位,男孩女孩有所区别地对待,防患于未然,结果不会坏到哪里去——就连当年是逆反典型的小弟后来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兼青年雕塑家。

  由于我理解并坦然接受青春叛逆,还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女儿叛逆时期的到来,结果女儿反倒不那么叛逆了。用女儿的话说,最多不过是偶尔在上课时迟到或有意与老师的解题思路唱对台戏之类的小事。其实,女儿不是没有逆反,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注意因势利导,把可能或将要发生的逆反行为及时转化成了女儿的创造性学习行为。上高一后,女儿念念不忘要去美国的高中留学,每次周末她一回家就给我们发布长篇报道,说班里的某某正准备托福和赛达考试,准备申请美国的高中去留学,然后要求我们帮她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联系学校。我不主张孩子这么小就离开父母独自出国留学,但她执意要去,我也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尤其在这个敏感的青春逆反时期。我就建议她:“何不自己亲自试试?”于是,那段时间女儿一有空就上英文网站浏览美国各个高中的相关信息,并且按照拟申请学校给定的时间期限独立完成了申请流程,之后,果然有一所学校给她来了回函,但女儿一看那所学校的排名不理想,自己首先就没了兴趣。但女儿说,她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看英文网页就像看中文网页那样熟练了。我告诉女儿,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培养了女儿的独立能力及对自己负责任、敢于担当的精神,还激发了她的创造性学习。

  其实,无论什么时代,青春逆反都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必经的一个阶段。如果此时父母或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类型或程度的逆反表现,反而能促进孩子的快速发展。青春期本来就是一段躁动不安的岁月,是青少年渴望突破束缚获得独立成长的年龄。而对于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有些父母不是放任纵容、无所作为,就是严加管教、百般约束,其结果不是导致孩子的发展受阻碍,就是影响了正常的亲子或师生关系。我以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我们父辈曾经的成长经历教育孩子,或者努力同化顺应其变化,及时沟通,化干戈为玉帛,或者“无为”而为,以此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

  人类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应一代胜过一代。父母是在对自身及其孩子双重了解的基础上,根据遗传和变异规律来养育孩子的,为人父母者理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同样,老师也要为人父母,他们也有过青春年少,也有过叛逆行为,如果父母或老师能够反观自己的青春岁月,记得当时自己渴望独立、不堪束缚的感受,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就不会轻易“逆”孩子之“逆”,而是以亲身成长经历教育孩子,与孩子同行,共同度过那段美好的青葱岁月。

  同化和顺应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处理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最普遍方式,也是父母面对孩子逆反行为时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如果此时父母能够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劝告或建议,努力转变孩子的观念,而孩子又能够顺利接受,达到同化目的,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甚至更加逆反,那父母就要适当地顺应孩子,并分析他的逆反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达到及时沟通,顺利化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面对青春期逆反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最高的境界和追求就是“无为”而为,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孩子之所以逆反,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却还要受制于父母老师的管教与约束,心里很不乐意。而此时的大人如果又不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再加上天然的代沟,孩子就更不乐意甚至很不屑听命于父母。与其如此,只要不是过分出格,还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家长不露声色地暗中观察,等他们碰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再慷慨相助,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乐得自然顺应,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况且亲子之情或师生之谊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正是“无为”而为吗?

孩子需要确信父母是接纳和尊重自己的,当青少年感到父母处处与自己相悖并对自己施加压力时,就很难不叛逆了 

  我们渴望与父母彼此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万秋实

  这是一节初一年级的心理课,我打算和学生们探讨有关“青春期逆反”的心理现象,即将升入初二的他们,大多已经进入青春期。我以一位女同学写下的心灵独白开始了这节课:又是普通的一天,当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觉得父母的唠叨比往日更令我心烦,老师的教诲也变得令我反感!似乎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正式加入了逆反期的行列。“是否有同学也觉得自己加入了逆反期的行列?”我问。很多学生用力地点头。“那你们反抗的对象通常是……”没等我说完,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父母!”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引发你的逆反?”我问。“他们还把我当成小孩子,家离学校那么近,还要坚持每天接送。放学时,那么多同学一起往出走,我一看见父母在门口等着,就非常不好意思。”一个男生首先站起来说。

  “我妈总盯着我和谁交朋友,看对方学习好不好,是不是好学生。要是她看见我和男生在一起,那可不得了,肯定会缠着追问,还要没完没了地说服教育!”一个女生无奈地说。

  “她怎么教育呢?”我追问了一句。“她最常说的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同学们听到这句话齐刷刷地发出嘘声,有惊异也有不满。这个同学继续说:“父母们把问题想得很复杂,有时候我们男女生只是关系不错,挺谈得来,但他们就是紧张兮兮的,我还知道我妈偷看我的日记和手机,我不愿意跟她吵,其实家里的日记就是记给他们看的,我的日记放在学校。”其他同学马上表示共鸣:“是啊,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干脆就不记日记。”看来偷看孩子日记的父母还不止一两位,孩子们用各自的方法进行着有声、无声的对抗。

  “父母整天只问我的学习,说什么‘你学习不好,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呀?’”一个男孩子站起来,捏着嗓子叉着腰,学得形神兼备。“对对对……”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

  “谁不想好好学呀,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心里已经够难受了,他们还要唠叨,真受不了!”

  “一天到晚就是学习,没有一天是轻松的。这个周末我们全家出去玩,还没出门我妈就说:‘你就顺便写篇作文,记录一下吧’。玩就玩呗,还顺便记录,我都快崩溃了!”

  “我爸不让我听周杰伦的歌,说:‘都听不清唱的是什么,你能不能听些好歌?’我都没法跟他说!”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逆反是在父母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追求独立和确认自我身份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积极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在努力争取脱离父母的管束,他们希望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自己作决定,他们会通过服饰、音乐、语言、发型来表现自己的独立和确定自己的身份。据班级调查显示,90%的同学认为父母过分干涉,致使自己有被监视的感觉。

  在外面碰了壁,没有比和家人诉说更好的办法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大约只有50%的同学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和他们说了也没有用。”一个同学一脸无奈,“每次跟他们谈论这些总避免不了大吵一架,还不如和网友在QQ上说,反正没人认识我。”马上就有同学赞同。

  “有时候,我很认真地跟他们说我的事,却会遭到他们的嘲笑。或者总是那句‘怎么那么多事儿,好好学习得了’,我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跟他们说了。”

  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我觉得有事跟父母说是最好的,我有一段时间喜欢一个男生,就跟妈妈说了,她认真地听我说完,然后说:‘凡凡,我觉得他不是你真正喜欢的类型。你再观察观察吧!’后来我送给那个男生一张贺卡,把我对他的好感告诉了他,他竟然拿给别人看,我很难过,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她很认真地安慰了我。”

  “凡凡,有多少父母能像你妈那样呀?你妈是学心理学的。”看来这位“心理学妈妈”已经被班上的同学所熟知,凡凡挺骄傲,幸福地微笑着。我对她如此的坦然有几分惊讶,我想,正是有妈妈的接纳与理解,能让凡凡力排众议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正是妈妈的尊重与理解,才让这位女生对父母敞开心扉,对异性交往释然,从而更好地把持自己。

  “如果你们遇到和凡凡类似的事情,会跟父母讲吗?”听完我的问题,同学们大多摇了摇头。“如果你们的父母也能像凡凡的妈妈那样,你们愿意讲吗?”同学们重重地点着头。可见,孩子们还是很愿意寻求父母引导的。孩子需要确信父母是接纳和尊重自己的,当青少年感到自己在父母的爱中得到安稳的倚靠,便能有信心面对社会中的负面影响,最终成为成熟和有贡献的成年人,而当青少年感到父母处处与自己相悖并施加压力时,则很难不逆反了。

  这节课上,我给了学生们一些与父母交流的建议,大家还畅想了理想中的家庭环境。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以下几点:有轻松幽默的家庭气氛,父母可以冷静面对孩子所有的过失,不以成绩为重点,有一个相对自由独立的环境,可以自己尝试体验生活,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并给予肯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涉他们与朋友的交往等。

  同学们在交流与讨论中,真情流露畅所欲言,一节课很快过去了。这些处在逆反期的孩子,他们传达给我的信息更多的是:我们正在逆反期,我们期待与父母更多地彼此了解,我们能平稳愉快地度过自己的逆反期!

  成为孩子期待的好对手

■【日】品川孝子

  反抗期有如成长中的竹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时期会引起很大的变化,大多数父母对“反抗期”一词的感觉是感叹之中掺杂着愤怒和不解。日本颇负盛名的儿童教育家品川孝子针对让父母头痛不已的青少年反抗期教育问题,运用儿童心理学,结合典型事例和多年的研究及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处理这一令千千万万父母感到棘手的问题的应对之道。当你面对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告诫而无可奈何时,《“逆反”有理》这本书将会给你带来帮助。

  父母参与要有慎重处理的态度

  处于反抗期的青少年,通常是极难对付的,总会让父母不知所措。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然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跟不上其生理的发展。他们不服从权威,不愿意轻易接受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父母对这种孩子成长的变化,往往感觉迟钝,认为孩子仍和以前一样,与自己有依存关系。然而孩子却急于突破对父母的依赖,希望获得完全的独立,因而产生了抵抗的心理。但青少年的内心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他们更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反抗期”一词,正是从这种依存与自立之争以及不断地对立过程中而得名,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也包含了父母的问题。

  在父母参与这一点上,慎重处理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抱着疏忽、不在乎的态度来面对反抗期的子女。一旦父母曲意顺从孩子,势必很难使其身心成长。一旦父母放任不管,他们就会愈加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可怕的是,一旦有某种想法进入他们的脑海里,便会根深蒂固挥之不去。要让孩子在反抗期内遍体鳞伤,还是让它成为最充实的人生阶段,要看身为对手的父母所采取的处理态度。孩子这个时期的反抗程度,往往因父母的态度而有所不同。此外,父母还必须抛开支配者意识,让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人格、塑造全新的自我。面对反抗期的子女,这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智慧。

  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严厉的他人

  反抗期的一大特征是:只关心自己,很少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因而,父母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严厉的他人。同样,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自由相当敏感,但对他人的自由却浑然不觉,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人的存在,正是父母的责任。当然,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不经历这些,孩子就很难迈向另一阶段。

  对于孩子的个性,父母在实际生活中指示具体的方法,有时也能帮助其改变。“妈妈很希望能够帮助你。当你球打不好时,自然而然会向教练求助。同样,当你遭遇到任何困难时,我也很乐意提供自己的力量。而且,不论成败如何,我都会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是给孩子自信和机会的最好方式。由于不安容易让人联想到失败,因此别忘了告诉孩子:“当你为失败而默默哭泣时,爸爸也一样感到难过,当你辗转反侧时,记住爸爸就在你的身边。”作为孩子的后盾,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不安。此外,当孩子很认真地想要和你讨论自己的个性和缺点时,千万不可逃避。你必须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自我剖析,然后率直地提出忠告才行。如果将孩子的不安一肩扛起,那么将会导致青春期的成长停滞不前。

  父母必须具有相当的敏感度

  一位大学生回忆自己的反抗期时说:“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时,就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我希望打败父亲,但又盼望他能努力加油,不要轻易地认输。结果,在一连串的对抗之后,我越来越喜欢父亲了。”当孩子进入反抗期后,便会试图打破由双亲所塑造的人格,不想被既有的常识所束缚,不愿意事事依从父母的指示,凡事都和父母所做的不同。他们希望能与父母处于同等地位,因而产生竞争心态。他们会将过去所学习的常识、价值观、生活习惯及礼仪完全丢弃,试图以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因小事而引起的冲突并不可怕,而潜藏在冲突背后的原因才是最大的隐忧。然而,父母眼中所看到的却是孩子将自己所教导的一切,完完全全地丢弃。想到自己以往的努力竟然在眼前崩溃,而且已无轨迹可循,让他们如何不感到失望呢?殊不知,这并不是永久的破坏,而是基本上的改造,双亲过去的教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改造之中,而不是完全将其舍弃。

  青春期的另一特征是,尽管孩子表面上对父母所说的任何事表现出满不在乎的姿态,但是在私底下却成为他们批判自己的依据。因此,身为父母必须具有相当的敏感度,适时以孩子的个性、特征、长处、短处作为话题,帮助他们解除内心的疑惑。其中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谈论令其感到尴尬的问题。即使非谈不可,也不要带着指责的口气。

  (摘自《“逆反”有理——怎样应付孩子的“反抗期”》)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9-7-9 180000/1160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