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地处江西东北部的弋阳县,过去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数量增加了两成多,城镇地区优质中小学学生数量反而下降。与全国各地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报道来看,改善农村教育生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伙人,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农村师资水平,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差距,是弋阳农村学校逆势而上,吸引学生回流的主要原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他们的子女进入城镇学校就读。而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村校教学质量下降,家长不得不选择让孩子进城接受优质教育。农村学生减少又进一步恶化农村学校的发展空间,加剧农村校萎缩和师资流失,从而导致更多的家长选择进城。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由于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2015年全国小学教育的城镇化率达到69.40%,初中教育城镇化率达到83.71%,而2015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结果是,面对大量学生涌入,城镇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一时都难以应付,由此导致大班额等问题,教育质量受到影响。
这种困局必须得到破解,否则还将严重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的推进。不久前,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发布《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有62.4%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但在1301个已于2013-2015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认定的县中,有10个省份的21个县出现“较大滑坡”,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农村人口进城,学位满足不了需求,出现大班额等问题,“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指标受到影响。
江西弋阳农村学校回流,以及背后的一系列措施,无疑给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难点、重点,农村教育的薄弱和艰难,集中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大多数问题。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关键在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加强农村学校师资等。对待农村教育,政府应该投入多少精力和财力,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它一方面当然受限于地方政府的财力,但更关键的还是决策者对待农村教育的态度,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全国而言,还有很多地方比弋阳经济更发达,财政更殷实,更有实力和能力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良善的公共政策需要正向的价值观作为支撑。如果以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价值取向,那么即便在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城乡教育差距也能得到改善。反之,即便地方经济发达,财力充足,城乡教育差距反而可能扩大。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方面,各地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作者杨三喜 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