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把知识播撒在贫瘠的土地上

[db:作者]  2009-07-15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张晨

  2008年5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四学生朱彤吉刚刚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得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她背上行囊走进漫漫的黄土高原,在宁夏西吉县三合中学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当第一次看到那些孩子时,朱彤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参加的支教活动,会在日后改变他们的命运。

  1999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起首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活动。10年来,全国83所高校的3522名志愿者,到中西部82个国家级贫困县近300所中小学开展了支教志愿服务。1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践行社会责任,传播现代文明,在中西部大地传递知识的力量。

  传播知识,让孩子的眼光穿越大山

  没有到过宁夏西海固的人很难想象那里的贫瘠: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平均海拔2000多米;长年干旱缺水,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天吃饭。

  王民中学是西吉县条件最差、位置最偏远的学校,师资缺乏。复旦大学第十届支教队员蔡璟孜一来到学校,就被校长马虎山委以重任——教初三英语。

  第一次英语摸底测验,许多学生连C和G都分不清楚,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小蔡一下傻了眼。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能学到最多的知识,小蔡花了几倍的时间备课。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小蔡就从音标开始教;学生方言太重,单词发音总是不准,小蔡就一遍遍纠正;学生没有买复习资料,小蔡就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县城自费给学生买……

  渐渐地,学生的成绩有了起色。中考时,王民中学的英语成绩从全县倒数第三变成前六名。

  然而,比提高学生分数更难的,是改变当地学校相对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实在太贫乏了!”西吉县三合中学支教队员董哓易说,学生写作文举例子,举来举去就是“雷锋”、“牛顿”、“爱迪生”和“铁杵磨成针”。

  支教队员发动同学给三合中学捐了400多本课外书,专门建起了图书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上课时,农村学生不敢大声发言,支教队员就鼓励他们多提问、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允许学生上课吃馍馍、喝水。

  可是,当地一些老师却并不认同支教队员们这样的“教法”,认为这样会把孩子教“野”了。“农村孩子的出路不只是高考,对于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应该开阔视野,帮助他们了解黄土高原之外的世界。”队员们据理力争。

  慢慢地,学生在课堂上明显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该校教师姚彦博告诉记者:“支教教师在学校开通了网络,不仅学生受益,连我们都大开了眼界。看到他们用普通话上课效果很好,现在我们也悄悄地学着用普通话上课。”

  更可喜的是,支教队员的人生理念、生活方式也从校内辐射到校外。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2004年曾在西吉支教。她告诉记者,起初,好多农村女孩说女支教队员穿裙子“羞死人了”,现在不少女孩都认为穿裙子好看,有的还做了裙子穿;过去男女生坐座位要分个“三八线”,现在同学见面都用“hello”打招呼。“这看上去是不起眼的小事,却显示着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悄悄地进入到孩子们的心中,又随着孩子们进入到乡村的每家每户。”高天说。

  传播爱心,用真情温暖回乡娃娃

  2001年,支教队员第一次走进三合中学,发现当地师生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好几里外挑水。2002年,复旦大学为学校捐建了一台水泵,2007年又捐建了一座“爱心水塔”。

  这座小小的水塔,不仅解决了全校1200多名师生的生活困难,还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以前缺水,娃娃们几乎从不刷牙洗脸,现在他们每天都挣着抢着‘打扮’自己呢。”校长张玉良笑着说。

  马虎山则告诉记者,以前学校的伙食很单调,“除了洋芋就是洋芋,连面条都是洋芋粉做的”。支教队员主动跑企业拉来赞助,为孩子们每天免费提供一只鸡蛋,现在孩子们的小脸都红扑扑的。

  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招募培训处副处长毛怀远介绍,10年来,支教团的工作内容已由最初单纯的中学教学工作,发展到现在以支教为基点,同时帮助受援地做好扶贫助学、知识普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课余时间,厦门大学支教队队长叶仲霖总是忙个不停,手机几乎安静不了。叶仲霖支教的海原县关桥中学有很多贫困生,为了给他们筹集助学金,他和队员们几乎动员了所有亲朋好友。

  今年3月,叶仲霖收到了学校初一回族女生马蓉写的一封求助信:“敬爱的支教老师,我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是家里没钱给我做手术……我鼓起勇气来写这封求助信,因为我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了……”

  支教队员们立刻上网查找资料,多方求助,终于在山东济宁医学院学生会的帮助下,联系到了该校附属医院,为马蓉免费做了手术。

  支教队员在教学之余,还坚持开展助学工作: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从2005年起,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513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大学支教队员共为350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联系到“一帮一”资助,社会各界捐赠物资超过100万元。

  支教接力,开辟大学生成才新路

  对于来自繁华都市的支教队员来说,在贫困山区支教,不是靠一腔激情就能支撑的,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许多现实的困难:缺水少电,信息阻断,天天的洋芋面,甚至两三个月洗一次热水澡都成了一种奢望……但是,他们不愿提及这些生活的困难,而更愿意说自己一年来收获的感动和自身的变化。

  “你们老师真不容易啊,从大城市跑到穷山沟教这些娃娃……”中国科大支教团队员张旭东说,每次家访时,学生家长总会握着他们的手这样说。对比自己孩子大不了几岁的支教队员们,家长们都以“最高礼节”对待,吃饭的时候把他们“撵上”炕。家访结束后,家长们还会步行几十里送他们上车。

  孩子们更是用纯真的心,答谢每一名支教队员。“看,我们脚上的布鞋,都是学生们给做的。”复旦支教队员郑丹说,看到我们穿着皮鞋家访,走山路容易滑倒,孩子们就在课余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双布鞋;冬天我们不会生炉子,学生们便抢着帮我们,教我们生炉子。

  通过支教,队员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短短一年,我的心里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件事。”叶仲霖说。

  10年来,一大批优秀的西部志愿者已经逐渐成长起来,有的成为优秀党政干部、企业人才,有的成为校团委书记、青年骨干教师。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忠华说,支教队员适应社会的能力普遍提高,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10年的研究生支教接力,预示着一条新的大学生成才之路已经铺成。这条路就是从城市到西部、到农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实践、体悟,磨砺自己的品质。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09-7-15 180000/1165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