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职业教育规律 建高水平职业大学

[db:作者]  2019-06-05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前校景 2017年学校3D打印专业的学生登入中国教育电视台荧屏并获得奖杯

    2018年12月19日,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并成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之一。2019年5月27日,经教育部门批准,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本科)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喜讯传来,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心潮澎湃!

    15所高等职业院校被批准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件!它标志着职业教育由原来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转变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类型。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本科将下接高职、中职,上联研究生、博士生教育,由此打通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本科)被教育部门批准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对该校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学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新征程!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泉城”济南。在29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坚持“工程性、融合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学校的发展实现了两次跨越,一次是从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的跨越;另一次是从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向职业本科教育的跨越。

    实现“育才报国”梦想 开启“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三庆实业集团(原名三庆置业集团,成立于1997年)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由一家房地产公司发展成为集投资、教育、不动产开发、新能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企业发展后,集团总裁吴立春先生,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决定投身教育,实现他多年的“育才报国”梦想。

    2003年10月,吴立春先生与山东大学教育集团签订了合作共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协议书,开启了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 

    “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是1990年山东大学创办的“山东大学电子培训维修学校”和1999年原山东工业大学创办的“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后两校随之合并,更名为“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当时,校园占地面积狭小、教学和办公用房紧张、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发展难题,吴立春先生投入巨资,在济南市章丘区建起了一所占地面积807.22亩、建筑面积27.73万平方米,教学设施、文化设施、生活设施齐全的新校区,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5年,在“山东山大科技专修学院”发展的基础上,成立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实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这标志学校发展跃上第一个新台阶。

    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吴立春这位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优秀企业家,深知制造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校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他果断决定建设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

    在发展过程中,三庆实业集团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也向企业输送了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双方开启了联合办学、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 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方向。凯文学院成立之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学校根据济南着力建设一城三区中心城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装备业三大主导产业,首批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商管理等十几个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学校根据《〈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提出的以实施山东制造强省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十大装备制造业和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规划,聚焦新兴产业开设了一批新专业。2013年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方向)专业”,成为山东省内培养3D打印人才为数不多的高校。2015年学校与全球500强企业——甲骨文(Oracle)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合作开设了“甲骨文—凯文软件技术专业”,联合培养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2016年学校开设了“山东省企校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2016年学校与世纪鼎利集团共建“互联网+学院”,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专业。2018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开设了大数据专业。 

    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区域经济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真正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保障了学生充分就业。

    学校重视专业群和特色专业建设,并以此来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已建成机械设计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汽车类、土建类、财经商贸类五大优势专业群。其中,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两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一门。

    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工匠育人新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几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校企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到共建二级学院,走出了一条从单向合作到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目前校企共建新专业8个、实训科研基地8个、二级学院1个,校外实习基地86个。

    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校企共同探索构建了“工匠育人”新模式,着力培养工匠精神,即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专心做事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

    在“工匠育人”新模式中,学校确立了“需求导向、基本理论、能力为本、应用驱动”的培养新理念。根据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生成的逻辑路径,在课程体系上提升了“四板块”,即“基本知识、专业理论、校内实训、生产实践”;针对不同的板块采取“六环节”协同完成的具体实施模式,即“听专业课程、观案例应用、学工艺流程、做小型产品、评成效得失、提实践能力”。建立了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内技师、校外技师、企业高级专家“五位一体”的师资团队。打造了三级协同的校企联盟,形成互动、互助、互联的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工匠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到育人的全过程,构建了工匠文化。形成了学生本人、培养主体(二级学院)、管理机构(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就业创业指导处)、用人单位组成的“四方评价体系”。    

    实施工匠育人新模式后,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8月由学校3D打印专业学生参与拍摄的专题片《少年工匠》登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荧屏,学校6位学子在现场展示了3D打印技术,学生们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行业专家与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通过自建、校企合作“三级协同”联盟共建,在校内建立了8个集教学、实训、科研为一体的科研中心。如,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实验室山东实训基地、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甲骨文—凯文IT云教育中心、凯文科技职院—华科三维3D打印协同发展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济南市“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性公共实训中心”等。同时,还建立了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87个,实验达到全部开出;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和孵化基地。形成了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经常举办科技创新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别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以科技社团、科研小组为载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科研小组,近几年研制出了三可多功能电脑桌、万能扳手、3D打印月球小夜灯等科技小发明产品20余项,其中,三可多功能电脑桌荣获全国3D大赛二等奖。2016年8月,学校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与全国680多所高职院校的15000名学生同台竞争,参赛项目“盐芯自动化生产线研制”荣获国赛一等奖。学校学生以专业技能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以技术难题为导向 履行社会服务宗旨

    学校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以解决企业行业技术难题为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鼓励教师面向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学校建立了“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制度,实现了研发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为济南钢铁总厂研制了“矿井安全门”;为胜利油田研制了“油田抽油杆防偏磨装置”;为济南奥迈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数控雕刻加工机”“视频钻”;为山东黄河河务部门研制了“数控超汽蚀扰沙机”;为医院研制了“血液微量元素分析仪”;为环卫部门研制了“电动拖地车”等3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为企业研制的“数控压制盐芯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该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荣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校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职工2000余人。如为中国重汽集团举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培训班7期。同时,学校还为济南市章丘区农民工举办了高级钳工、维修电工等多期培训班,为振兴乡村经济贡献了力量。总之,学校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宗旨。

    改革创新思政工作 构建“三育人”体系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宣传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

    近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典型。比如,2014届毕业生魏克强,在电子竞技联赛中代表中国队出战美国暴雪世界联赛并获得季军,在魔兽世界Y2征战杯中获得冠军等10余项奖牌。他把获得的奖金2.6万元捐给福利院,向社会奉献了爱心。再比如,学生吴晓东、武宗金湖中救老人的先进事迹被众多社会媒体竞相报道,2018年4月两名同学被授予第六届章丘区道德模范称号,2019年1月又荣获“济南榜样”荣誉称号。

    29年的奋斗足迹,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成就辉煌。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学校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两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团委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并连续7年获得“济南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勠力绘蓝图 同心奔未来

    站在新起点,奔向新目标。目前全校师生正以学校更名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为契机,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勠力绘制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同心奔向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学校领导班子认为,作为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肩负着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深感责任重大。试点本身就是探索与创新,要认真研究职业本科与普通应用型大学的区别,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打破现有的培养模式,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改革的样板,向党、政府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试点工作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2018年12月开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职业本科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学校开办了现代职业教育大讲堂,目前已邀请4位国内知名专家讲授对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今年2月又举办了科级以上干部研讨班,深入学习研讨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规律、办学标准等问题;今年3月学校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并确立了19项研究课题,重点研究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使全体师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办学理念。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试点工作新思路:按照本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进行“对标、优化、转型、整合、提升”,全面提升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厘清了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立足济南,服务山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规划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及济南市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工为主,工、管、经、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确定了建设首批职业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管理”等10个优势突出的专业。

    学校继续坚持“工程性,融合型”特色办学思路。工程性是指学校以工科为主,主要从事工程专业教育,培养工程类人才;融合型是指不仅与企业、行业、产业相融合,同时强化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融合,校内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魏本江)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6-05/11668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