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分数的陆续公布,各地普通高中便纷纷亮出各种招数,千方百计地吸引中考尖子生来校学习。然而,竞争并没有悬念可言,尖子生几乎被当地某几所重点高中包揽,其原因便是这些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高。
不久前,福州一些高中举办了招生咨询会,考生家长普遍只关心两个问题:高考升学情况和录取分数线。而高中宣传,最有杀伤力的便是高考佳绩,他们向家长们大肆宣传本校历年高考取得的各种突破性成绩。由于社会过分看重高考,福建许多高中在学校网站主页最显著位置打出高考情况,招揽中考生前来就读。
7月9日,记者登录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福州一中等10余所高中学校的网站发现,几乎所有学校均发布了“高考再创佳绩”之类的新闻,公布了本校各批次上线人数、各批次上线率、600分以上人数、全省文理科前100名本校人数等。如,福州某高中网站上的一则新闻内容为:“我校今年参加高考应届考生人数798人,高考成绩超过600分的总人数为482人,其中63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共有228人。本一上线总人数为635人,综合文理本一上线率近80%。”
耐人寻味的是,福建今年高考考生具体成绩并未向社会公布,高考分数只有考生个人才能查询,为何各高中很快便能知晓本校考生分数和名次?有知情人士透露说,本校高考成绩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能否招到中考尖子生,于是各高中便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本校考生成绩情况,以及是否有高考“状元”。
事实上,教育部门已明令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不得过分宣传高考成绩,但不少高中“装聋作哑”,仍旧利用网络等渠道大肆宣传,以期向社会和考生证明本校是一流高中。令人惊讶的是,记者7月10日再次登录厦门一些重点中学的网站时,发现关于高考成绩细致的宣传,已经悄悄撤下。
炒作高考成绩有利于“掐尖”,各地确保一流高中有优质的生源,主要渠道有两个:一是各地允许部分高中跨地域选拔人才。中考前夕,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各地级市纷纷允许一两所高中面向辖区内的县(市、区)招生,用优惠政策提前录取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评价为优的初三毕业生。如,三明一中对招收的“特招生”,第一学期免交住宿费,以后各学期进入年段前100名继续免交住宿费。
二是划出投档线,高中按“等级”依次录取中考生。由于公办高中分为一级达标、二级达标、三级达标等“等级”,一些地市便划出优质高中投档线,且由优质高中优先录取。因此,除一部分择校生外,重点高中所录取的均是尖子生。
采访中,不少教育人士告诉记者,决定高考成绩好坏主要取决于生源,其次才是师资。一个县高中教师打了个比喻说,如果某重点中学全部录取的是三流考生,任凭师资多么雄厚,无论如何也无法取得八成高考生上一本学校的成绩。
有关教育人士表示,尖子生扎堆于某几所高中后果严重,它使某几所高中办学实力越来越强、名声越来越响,却使更多的普通高中难以“出人头地”,特别是打击了县级高中办学的积极性,动摇了老百姓对本地高中办学的信心。除聚集了大量尖子生外,不少重点高中还拿出优惠政策,把县级高中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挖”到学校任教,从而进一步造成普高两极分化。
不少人士希望记者呼吁,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关注县级高中的发展,让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公平竞争,停止一切形式的“掐尖”,淡化高考成绩特别是“状元”的宣传,真正让教育回归到素质教育上来。
尖子生扎堆于某几所高中使更多的普通高中难以“出人头地”,特别是打击了县级高中办学的积极性,动摇了老百姓对本地高中办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