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王定华(左)、朱永新(中)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演播室。本报记者 修伯明 摄
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两年来,教育部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接下来又有哪些新举措、新思路,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直播访谈,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访问。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真正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需要解决好待遇、实际生活困难和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三个问题。
王定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
教育部党组把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如何落实的?
记者: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重点,也是两会讨论的热点议题。2015年,国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指向乡村教师的制度文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两年来,教育部是如何推进落实的?
王定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亲切关怀乡村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2016年教师节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视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既是对整体教师工作提出的要求,也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党组把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全面部署推进。召开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会,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就推进计划落实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制定落实方案。先后召开两次教育部党组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就加强宣传、协同部委和地方统筹推进、实施国家项目等进行全面安排。三是分解部门责任。与中央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加强沟通,研究制定分工方案,明确分工、理清责任,推动各单位各负其责。四是部署地方任务。通过举办专题研究班、召开经验交流会、实地调研指导、下发通报加强督促等多种方式,推动地方制定高质量实施办法,因地制宜提出了符合当地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此外,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督查,督促地方加快工作进度。五是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有关负责同志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媒体专访、组织撰写专家文章、制作电视宣传片、深入教师培训课堂和乡村学校广泛宣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计划宣传解读,营造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
记者:朱老师在两会上提出过许多关于乡村教师的提案和建议,是不是也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有所体现?
朱永新:民进中央长期关注教师的问题,一直坚持不懈为教师呼吁。从最早呼吁教师节的恢复,到后来关注乡村教师,我们每年都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其中有多次论坛的主题就是关注乡村教师。我们把调研、论坛的一些成果做成两会的提案和建议,多次呼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应该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里面,有一些建议是我们民进中央多年呼吁的结果。
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补充
如何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记者:优秀教师“下不去”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中是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补充的,各地有哪些亮点?
王定华: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是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拓宽补充渠道,畅通源头活水。计划实施近两年来,各地通过拓展培养渠道、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加强培养补充,为乡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
一是加强编制倾斜。推动地方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对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配备教师,目前有28个省份的小学教师配备和27个省份的初中教师配备达到了国家编制标准的要求。山东省深化编制配备改革,向农村学校倾斜,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班师比配备教师,小学每班2.4名、初中每班3.7名;对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按不超过5%的比例适当增加编制。
二是进行定向培养。通过到岗退费、公费培养等多种形式,全国各地每年吸引约3.5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湖南省实行订单培养,建立了招生计划由县市区提出,招生时考生与培养学校、县市区政府签订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到签约学校定期服务的机制,确保招生培养与乡村教师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是实施特岗计划。国家每年招聘特岗教师6万人左右;中央财政提供工资性补助,西部人均年3.1万元、中部人均年2.8万元;将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纳入连片特困地区乡村生活补助发放范围。在国家特岗计划的示范引领下,有13个省份实施地方特岗计划。湖北省建立省级政府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新进教师由省里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各县(市、区)负责管理与使用。
四是推进教师流动。加大交流轮岗推进力度,通过定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走教等多种形式,引导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山东省整体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2016年交流轮岗教师2.09万人。
朱永新:这些年教育部和各地政府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支持乡村教师成长、解决乡村教师生活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觉得真正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解决待遇的问题。乡村教师总体待遇还是偏低的,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
第二是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乡村里住宿条件相对较差,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乡村教师生活上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是怎么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乡村教师还存在流失现象,有些优秀乡村教师离开乡村到县城,然后从县城到市里,从市里到省上。
记者:乡村教师待遇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请问目前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各地有哪些实招硬招?
王定华:对于乡村教师来讲,待遇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留住他们、激发他们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一方面要号召广大教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另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
一是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国家层面大力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目前在享受政策的22个省份708个县中,有684个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率达到96.6%,基本实现了连片特困县全覆盖。中央财政2015年以来累计核拨综合奖补资金52.53亿元,惠及8.1万所乡村学校的129.5万名教师,人均月奖补近300元。青海省按照艰苦边远程度分为350元、450元、550元三个档次;湖南分为300元、500元、700元三个档次,注重向村小、教学点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东部部分省份也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6年初将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乡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到乡村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不低于人均800元/月,同时明确2017年提高到900元/月,2018年提高到1000元/月。
二是解决乡村教师住房困难。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覆盖中西部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1485个县,其中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24亿元,建设4.7万套。江西省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建设公租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将乡村教师纳入城市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
三是加强乡村教师荣誉表彰。教育部联合人社部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2016年首批颁发106万人。江西省在省级层面率先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每年将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在岗一线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河北省2016年启动首届“优秀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省级优秀乡村教师270名、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30名,奖励每人1万元。
记者:在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地有哪些新亮点?
王定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乡村地区也不例外。这其实就是对乡村教师“教得好”的要求,从最根本上说也就是对乡村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是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在具体实施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广大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贵州省在贵州教师网上设立乡村教师师德诚信记录专栏,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做客观真实记录,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二是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根据乡村教师实际需求设置培训项目,推行短期集中面授、网络跟进研修和课堂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2015年至今培训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380多万人。重庆市构建“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的教师培训体系,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亿元,区县按照不低于教师工作总额(含绩效工资)1.5%预算培训经费。江苏省每年设立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80个,分别划拨工作经费10万元;设立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135个,分别划拨工作经费7.5万元。四川省自贡市针对乡村教师都有专门资金、专门方案,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发展通道偏窄仍是困绕乡村教师的问题
如何让乡村教师有成就感、获得感?
记者:如何让乡村教师有发展、有奔头,让他们在岗位上有成就感、获得感,我们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各地有哪些突破?
王定华:乡村教师相对学历偏低,职业发展通道偏窄,是多年来困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教育部正在制定相关的文件,来拓宽乡村教师发展通道。同时,要求各地要不断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提高高级岗位比例,切实让乡村教师看到希望、得到发展。云南省对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单独设置充足的中、高级职称岗位,单独评审,并可直接聘任。还有很多地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要发现典型、甄别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让好的典型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到星罗棋布,让各地经验得到推广。在此,我也希望各地在促进教师的发展方面开阔思路,想出更加符合实际、能够激发广大教师生机活力的真招实招硬招、管用的招。教师工作司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就是要替教师着想、为教师说话、给教师办事,成为广大教师的娘家人。
朱永新:如果说过去乡村还是相对封闭的环境的话,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其实乡村教师和城里教师已经没有太大的地域上的差距了,只要是善于学习、愿意学习、努力学习的人,完全可以和城市教师达到一样的境界。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方面,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在专业交往方面,乡村教师可能会有一些局限,但是不影响他们通过互联网去交往。最关键的还是职业认同的问题,既然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在乡村的日子里真正沉下心去,发现乡村教育的美丽,研究乡村教育的问题,珍惜自己的每一天,用心过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记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请问王司长,目前这项工作还面临哪些主要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有哪些打算和计划?
王定华:在充分肯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理顺体制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
下一阶段,我们将不放松、不懈怠,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计划中的每一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推动地方加快进度。发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年度报告,召开全国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通报各地进展,集中宣传展示各地经验。加大督促力度,促使各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二是支持乡村青年教师队伍。逐步解决青年教师困难,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通过更多实施公费培养、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的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四是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学校负责岗位聘用的新机制,打破教师聘用管理、交流轮岗的制度壁垒,使好的老师也能够去乡村任教,让乡村得到更多实惠,让乡村老师有更多获得感。(《中国教师报》记者 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