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成果
教育部原副部长 张文松
《何东昌论教育》这本教育专著是对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全面阐述,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总结的重大收获。全书内容充实、逻辑严谨、可读性强,体现出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
正如何东昌所言,“献身人民教育,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作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育家,何东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坚定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参与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并且以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形成了这部教育专著,这是一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总结,是一部纪念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理论书籍。这本书的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办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只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都要重视的任务,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得失成败的大事。所以,我诚心诚意向社会各界推荐这本书,特别是希望教育界的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认真读一读这本书,认真思考一些问题,不断提高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同心协力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办得更好、更强。
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
北京市委原副书记、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汪家镠
关于党的领导。一是高校党委要管方向道路,要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表现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何东昌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愿意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同时也是很好地掌握了先进科技文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人。如果我们做到这点,就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还表现在党委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汇集场所,是创新知识、宣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高地,也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侵袭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思想混乱,以至发生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尽管其直接诱因多种多样,但反映出一个共同特点和政治倾向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对此,何东昌强调高校党委要关心理论工作。党委本身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水平。学校党委要抓思想领域里的问题,自己没有相应的理论修养很难工作。要加强高校思想工作,加强理论队伍、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从1977年到1993年,我做高校工作期间,有两个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难做。一是粉碎“四人帮”头几年,恢复高考制度,大批青年入学,他们经历丰富,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十分努力。但“文革”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创伤不可低估。何东昌提出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学生新的特点,要根据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工作,党委根据新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这一段时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从1978年到1984年,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
从1985年到1989年。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总的比较乱,思想政治工作有失误。小平同志说,问题在于我们思想战线出现了一些混乱,对青年引导不力,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这期间东昌同志讲了许多话,都是关于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这在《高校党委要管方向、管理论、管道路》、《结合时代特点面向现代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两篇文章中有充分阐述。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提出德育是首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上讲,政治方向在德育的四个方面是第一位的。”舆论导向也改变了,主旋律的东西多了,情况才有了很大变化。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成果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王明达
何东昌对如何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何东昌论教育》一书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成果。下面仅就几个问题简要谈一点读后心得。
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对教育来讲,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改革和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他在多篇文章中论述,要把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要保证我们学校培养的人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时还有一个如何在教育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问题。他提出高校党委要管方向、管理论、管道路,结合时代特点,面向现代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家。
二、积极推动农村教育改革。
书中指出,研究中国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农村的教育。必须扫除文盲和普及义务教育,兴办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职业教育,农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将逐步增加,农村也需要自己的终身教育。早在1987年,何东昌提出在辽宁举办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研讨会,他指出,研究农村教育的改革方向,要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目标联系在一起来考虑。他提出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要统筹研究。初高中毕业了只是一个文化人,还不够,要有一技之长加上实践锻炼,才是人才。他推动在河北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多次深入农村总结基层的经验,在全国推行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
三、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提高各类教育的质量。
何东昌特别关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就组织了在中小学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专题调研。1996年他撰文提出,“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到2005年又给中央领导写信,信中写道:解决“应试教育”问题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解决这一涉及面很大的问题,只靠教育部门的努力很难奏效,所以建议中央加以关注。在中央的关心下,组织了多个部门进行大规模调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解决思路,把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书中多篇文章对各类教育都强调要重视提高质量。何东昌撰文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从基础抓起,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继续教育要强调水平而不要强调文凭。高等教育大发展后,要抓结构调整,更要抓提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独立的特色。这些论述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献身教育要有崇高社会理想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邹时炎
近日,收到《何东昌论教育》一书。初读后,感到很亲切,很受益。
本书基本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取得的初步成果与有待破解的难题,具有一定代表性。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是,作者立论高远,主旨鲜明,阐述深刻,情感真挚,让人敬佩。
特别是何东昌说:“献身人民教育,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既是一句饱含现代教育哲理的话,又是何东昌教育征程的真情写照。我粗略回忆,在他从事教育工作数十载,特别是在他出任教育部部长与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期间,他既是这样讲的,又是扎扎实实这样做的,任劳任怨,永不言弃。就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仍情系教育,建言献策,做了许多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好事、实事。他为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
《何东昌论教育》一书,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珍贵礼物,是何东昌教育人生的生动写照。我谨赠贺词:“理想崇高,厚德识广。勤耕杏坛,撰著华章。宝贵财富,后世勿忘。培育学子,爱国爱党。”
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刘川生
何东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坚定探索者。他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坚定不移地坚持提高教育质量。下面,我仅就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谈谈我的阅读体会。
在何东昌看来,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要保证学校培养的人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是又红又专的人才,这是办学方向最具体的体现;另一个是如何在教育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是要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让社会主义大学固有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何东昌指出,党组织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问题非常重要。他强调,高校领导班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能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生在思想上衷心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的成败与马克思主义在学校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关的,高校党委要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三管”,即“管方向、管理论、管道路”;在政治思想领域,高校党组织要保持自己的坚定性和先进性,要有精神准备去应付出现的事态和各种带有政治思想方向性的问题。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何东昌反复指出,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问题,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同时又是很好地掌握了先进科技文化、具有为人民服务本领的人。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就证明我们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方向问题,一个是专业如何切合中国发展需要的问题。何东昌指出,我们培养的人,应该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按照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最关键的是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问题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是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如何才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何东昌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面向现代化建设,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好的传统和做法,同时又要看到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研究新方法,首先要抓好教师的思想问题,让广大教师担负起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任务。其次要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鼓励“双肩挑”。
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教育部办公厅原副主任 郝维谦
何东昌是改革开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践行者、领导者,是实践中有建树、理论上有贡献的当代教育家。
《十年历程》和《何东昌论教育》是一个整体,汇集了何东昌自1980年到2008年,近30年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著述,是何东昌教育实践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
这些著述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指导方针、工作思路和有效可行的措施,对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这些著述中也有许多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客观规律,形成的切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为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
通读全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光辉历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思想的启迪。
《十年历程》和《何东昌论教育》是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努力传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应大力宣传、积极推介这两本书,在教育界倡导开展学习研究何东昌教育思想的活动,充分发挥何东昌教育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何东昌教育思想的现实社会价值。
理论研究精深 教育实践丰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 龙正中
何东昌是一位对教育理论问题有精深研究,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何东昌论教育》以及之前出版的《十年历程》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何东昌的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何东昌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历史转折,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如何启动和进行。应该说,《何东昌论教育》的出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为了说明上述看法,我谈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高等理科教育的改革问题。《何东昌论教育》一书中,有一篇讲话整理成的文章,标题为《发展理科教育,引导企业懂得和善于使用理科人才》,何东昌谈道“理科人才要到企业更多是参加中间实验的工作,参加技术开发工作”,又说“我们要重点办好一批理科的点,成为教学质量比较高,科研开展比较活跃,同时还能提高高校理科师资水平任务的专业”。这些论述,指导我们当时抓理科教育的改革要搞分流,一个是基础学科的,另一个是应用性的,一部分毕业生要到高校当老师,一部分要到科研部门进行科研工作,要求都很高,所以基础学科的理科教育要“少而精”,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后来理科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就是这么做的。除了基础学科外,大部分学生都是搞应用性的,包括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等。这就实现了理科分流,实际效果是比较好的。
第二件事是高等专科教育的改革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专科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专科教育如何改?专科学校如何办?当时何东昌在指导思想及做法上都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指导。他的指导思想是专科教育改革要改那些不太明确的东西,把关系理顺。所以我们首先把专科教育定位明确下来,它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就是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的专门人才。应用性就是实用性。专科的教学强调理论的应用,强调实践环节,应该据此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受益最多的是他的思想方法
教育部原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 杨金土
听何东昌讲话或部署工作,很大部分是关于如何观察情况,如何分析矛盾,如何解决问题的,我把它们笼统地概述为思想方法。我觉得何东昌很善于通过传授他的思想方法来实现他的领导意图。最近有幸收到和学习何东昌赠阅的《何东昌论教育》一书,读来格外亲切,使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他的思想方法。
他所阐释的思想方法涉及面很广,现在只讲其中对我影响最大、使我受益最深的一点,那就是他观察、分析、判断任何问题都着眼于整体的全局观念。他从来不把某个局部问题孤立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他把教育的每个部分都同整个教育系统、相关的经济现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待。这本书的62篇文章,直接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只有一篇,但仔细看来,几乎每篇文章都讲到职业教育或与职业教育有关。
何东昌的全局观念,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处处可见:“教育的领导者要有远见,‘百年树人’是有道理的。”“视野也要宽一些,不能埋头搞教育”。在论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课题研究时何东昌指出,“中国的教育如果不考虑8亿农民,就根本谈不上中国特色”。要“系统地改革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使之符合农村发展的需要”。
总之,何东昌始终引导我们站在国家的高度,以统揽全局的视野来思考教育的一切问题。我体会,这实际上是系统论思想在教育领域创造性的运用,当年在他领导下开展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是何东昌这种教育系统论思想的重要实践。
特别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教育部原体卫司司长 宋尽贤
《何东昌论教育》一书中,专门论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只有3篇,但提及体育、学生健康的篇数却并不少。而且多是在谈到加强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时,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以很关切的语气加以强调。
何东昌经常强调,各级领导、学校校长要关心学生健康,重视体育工作。他还具体建议,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应该有一位是喜欢体育、热心于体育工作的。何东昌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1982年何东昌任教育部部长,他自告奋勇联系当时的体育司,直到1985年成立国家教委。影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端正指导思想,就是在何东昌同志指导下解决的。
“文革”结束后,学校体育工作也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同时,全国不少地区出现了体育竞赛过多,超出学校实际承受能力;一些学校只关注体育训练和比赛、忽视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等问题。1982年10月,何东昌同志在体育司工作汇报会上指出:“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三个为主’,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学校体育要做的事情很多,各项工作要有一个合适的关系,关系摆好了,工作就好办了。”回顾近30年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正是何东昌关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精辟概括,保证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高教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方惠坚
何东昌在他的文章中,反复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学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他认为,高等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高等教育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说,高校党委要管方向、管理论、管道路。他把管方向放在第一位。
他说,中国高等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保证我们学校培养的人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愿意努力为人民服务,很好地掌握了先进科技文化、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办学方向最具体的体现。他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经验,从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反复阐述正确掌握党的政策的必要性。高等教育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贯穿这本书的一根红线,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能看到。这也是何东昌一生的人生追求。
何东昌十分重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反复阐述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青年学生要与工农相结合,培养工农感情,这是培养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渠道。他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的经验教训,要克服忽视参加生产劳动的倾向,又要防止劳动过多,影响业务学习。他要求文科学生要了解国情,要了解工厂、农村和商店,要从了解基层开始。认为这是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认识和学风的重要问题。在谈到理科教育的时候,他说:由于学科特点不一样,具体如何结合可以不同,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这个方针是共同的。特别是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要加强与工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一定要参加实践。还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意识。至于工科、农科等实践性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到基层去、到实践中锻炼。
教育要同具体国情结合起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卓晴君
我读了《何东昌论教育》一书后,又翻阅了何东昌著的《十年历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以及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这些思想、理论和实践,凝聚在一点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何东昌同志是如何在教育领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的。我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办教育,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何东昌同志是这方面的典范。
何东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注意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关于国情,何东昌经常强调的是两点:一是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二是我们是一个经济文化基础薄弱,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因此,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办教育,决不能脱离上述国情,否则会脱离实际,或者走偏方向,或者陷入形式主义。何东昌对于我国教育的很多战略思考和政策确定都是基于这种认识的。
比如中国基础教育的路应该怎样走?何东昌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和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首先,他明确提出,整个教育的重心要下放,要重视基础教育。其次,在基础教育领域,他重点抓两项:普及小学教育,后来发展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再其次,在教育教学内部,他反对“一刀切”,提出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结构、办学形式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这个原则。最后,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他提出要完成五个转变。其中特别提到,要克服用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办法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转变为按教育教学规律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再比如,中国农村教育的路应该怎样走?何东昌同志对此提出了明确方向,而且创办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他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的思想,如农村教育要为当地建设服务,要形成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以及他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农科教结合”、农村初中引入职业技术教育等。这些思想和措施不仅适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对发展整个教育都有深刻启示。
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晋峰
何东昌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教育事业的一位优秀领导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领导工作中,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际的创见,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是何东昌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何东昌在书中反复指出,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何东昌在指导高等教育工作时更是不断强调,高等学校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优势。大学的许多学科本身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部分。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定要牢牢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在大学里更为重要。
何东昌始终自觉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我们的教育不同于资本主义教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必须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在教育工作中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而且永远放在第一位。
为此,何东昌高度关注学校的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工作。他认为,德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方向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四是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从理论上讲,政治方向在德育的四个方面是第一位的。要解决好政治方向问题,关键要看我们培养的人能否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要使学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先达到,相关的教育要贯穿于从招生到毕业的全过程。
大力改革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
江苏省原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吴椿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60余年的生涯中,主要从事着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所以在拜读《何东昌论教育》一书时,我联系自身工作的实际,重点学习了其中的19篇。现就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搞好普通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完成五个转变:1.从面向升学转变到同时还要面向培养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2.从单一的中学教育结构转变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和互相沟通;3.克服用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办法去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按教育规律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4.从“一刀切”转变为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5.对中学生不能只打下文化科学知识基础,还要打下工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础。当然,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及道德教育更要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
总之,从农村看中国普及教育的路子,要着力于:1.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2.农村教育必须继续改革,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3.农村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或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要因地制宜地走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路子;4.关键在于建立起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