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请孩子们画一幅自己家的“全家福”。当其他孩子都在愉快地画着家人时,壮壮却迟迟没有动手。只见他一会儿低头玩着自己的彩笔,一会儿又起身到处转悠。经过配班老师再三提醒,壮壮才一边低声嘟囔着“我不想画”,一边很不情愿地动起手来。
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一讲画里的故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如何跟家人一起玩乐,个个都兴高采烈。当邀请壮壮讲时,他却只淡淡地告诉我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妈妈、爸爸和奶奶,其他就不愿多说了。因为大多数孩子在画“全家福”时都会让自己依偎在家人身边,而壮壮的“全家福”里竟然没有画他自己,这让我很惊讶。面对我的疑惑,壮壮的回答是:因为自己要去太空休息。当问到最喜欢哪位家人时,壮壮显得很沮丧,赌气似的告诉我:“谁都不喜欢。”刚开始,我以为这可能是壮壮一时情绪化的表现。可是很快我就发现,每天下午离园时,壮壮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的脚步似乎也很沉重。
翻看壮壮升入大班以来的画册,我突然发现他的作品中竟然从来没有出现过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画面。难道壮壮在家中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询问后壮壮告诉我,爸妈不肯陪他玩,总是给他布置很多作业。带着疑惑,我决定去壮壮家走一趟。
和家长对接好时间,一天离园后我来到壮壮家。刚踏进院子,我就看见壮壮趴在一个小桌子上写着什么。走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做算术题目。壮壮妈妈告诉我,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家人对此都特别重视。因为担心壮壮升入一年级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所以壮壮妈妈借来了一年级的书本,还买来了习题册,每天都要给壮壮布置作业。对此,壮壮爸爸的解释是:“一方面是想‘笨鸟先飞’,另一方面也是帮孩子先适应一下小学生活。”我随手翻看了一下,发现孩子的作业量挺大,题目也比较难。
看着在一边愁眉苦脸、用求救似的眼光看向我的壮壮,我顿时明白了他那藏在“全家福”里的忧伤。
为使家长了解壮壮并能改变教育方式,我邀请壮壮的家长来到幼儿园。当我将壮壮的作品呈现在孩子家长面前,并告诉他们壮壮对我们讲述的话语时,他们显得很震惊。壮壮爸爸告诉我,尽管平时壮壮比较抗拒做作业,但是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并没有询问过壮壮的想法,认为做习惯了自然就好了,甚至每次当壮壮不愿意完成作业时,他们都采取了强硬态度。
为了帮助壮壮的家长了解学前阶段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目标,我拿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指着上面的实施细则告诉他们,首先,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其身心特点,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其次,要想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兴趣和习惯才是至关重要的。一味逼着孩子做题目只会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排斥和恐惧接下来的小学生活。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壮壮的家长恍然大悟,并当场承诺要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
不久后,我们又邀请了小学部的老师们来班里开座谈会,一起与家长们交流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爱上学习等。
时隔不久,我们便惊喜地看到了离园时壮壮开心的笑脸。回顾整件事,我很庆幸自己能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异常行为,并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探寻事情真相时刨根问底的耐心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关爱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梅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