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以民为本,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在近日由光明网、中国孔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国风小注”项目启动仪式上,北京民族小学学生身着汉服表演的“国风小注”样本剧,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活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旨在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创新传统文化表达理念,让国风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发表演讲,共同探讨国风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光明日报副总编陆先高认为,国风文化已经到了正本清源、确立导向的阶段,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大家面对的共同课题。我们要引导青少年认知什么是正确的“国风”文化,什么是经得起推敲并富有深刻内涵的“国风”文化,否则很可能出现一些唐装汉服混搭、烤串过圣诞节的现象。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单承彬表示,“国风小注”这四个字让人耳目一新,“国风”代表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小注”是从微观角度、具体的项目平台,对中国风格加以注释和阐述。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有形式主义的地方,我不是反对洗脚,但如果把传承就当成给妈妈洗脚是不行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有潜能的、独特的,树立正确的儿童青少年观是传承的宝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士桢说,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研究和挖掘其现代内核,用现代思维演绎传统文化精髓,并且注重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据介绍,本次活动将持续推出一批在思想和观念上守正、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的优质文艺作品,包括出版系列经典书籍、改编系列经典剧目、举办系列青少年小剧场活动、制播系列传统文化影视作品等。“国风小注”首场演出活动也将于近期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本报记者 却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