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双河中学安置点内,两个小朋友在帐篷内聊天。新华社记者 张海磊 摄
本报宜宾6月19日讯(记者 倪秀 通讯员 葛仁鑫)“6·17”长宁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宜宾市大量学校校舍不同程度受损,为保证师生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及时疏散在校学生成了不少学校的第一要务。
6月18日、19日,记者走访了受灾较重的长宁县、珙县多所学校,了解到多数学生已经回到家中,滞留在校的学生大都离家较远或父母在外务工。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复课的学校,把这些学生平安地交到家长手中,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6月19日早上,记者到达珙县巡场中学的时候,学校仅剩7名学生还没回家。初一学生唐小鸿父母在新疆务工,加上家里离学校路途遥远,所以一直留在学校。“前天晚上从6楼跑下来,坐在凳子上和同学背靠背过了一晚上。”唐小鸿说,“父母地震后立马儿踏上了回家的路,现在已经到宜宾了,马上就能来接我了。”
梅硐镇罗碾小学本身没有学生住校,但有不少学生在震后早上来到学校。“地震过后就停电了,看不清教学楼的损毁情况,为了安全,我们让教师早上6点就赶到学校,把教学楼的门锁上,防止学生进入教室。”该校校长魏英的预见很准,学校教学楼每间教室都有裂缝,经专家鉴定作出了禁用的结论。第二天早上果然有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学校教师挨个儿通知家长来接学生,又把家长没来接的学生一一送回家中。
学生没在校,但学校的工作却一刻没有停。梅硐小学党委书记易方详给记者展示了学校工作群和家长群里的内容。记者看到,教师们不时地在家长群里询问学生及其家庭安全情况,对于家长接回去的学生逐一核实是否安全到家。同时,很多教师还积极询问学生功课情况,在线布置一些作业和进行辅导。
对学生的关心不止来自学校。6月19日,记者在位于地震震中的长宁县双河镇安置点看到,一顶雨棚下,一名志愿者正在和这里的孩子做游戏。雨棚上的临时纸牌上写着“青青儿童乐园”几个字。棚内大约有30个孩子围着志愿者坐着,不时还有家长带着孩子走过来要求“插班”。
该乐园面向安置区的少年儿童开放,主要是为了向他们提供一个有志愿者看守的安全玩耍场地。孩子们还会在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体验式游戏和防灾减灾知识学习。此举旨在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尽快走出震后恐惧,学会在不断的余震中如何保护自己。乐园的开设,也能解放出家长们的时间,让家长腾出时间去处理过渡安置的事宜。
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志工部)副部长王之昊介绍,随着安置点的逐步搭建,在四川省市县团委的推动下,经过一天的筹备,青青儿童乐园正式开园。
“我们一定要把每个学生平安地交给家长。”宜宾市教体局局长何文毅介绍,目前宜宾市所有停课学校已建立学生台账,与每位学生家长签订了停课期间监护人责任书,并发放安全责任书。
此外,记者从宜宾市教体局获悉,截至6月19日16点,宜宾无新增学生伤亡情况。宜宾市教体局目前已拟制《长宁6·17地震灾区学校心理应急援助项目方案》,组建起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专家团队,对灾区学生、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同时正在制定复课方案,力争让40所停课法人学校的42359名学生尽早正常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