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6月17日晚,四川宜宾发生6.0级地震,截至6月19日下午,已有13人遇难,220人受伤。在此次地震中,距震中长宁县双河镇9公里的硐底镇中心学校90余名学生及时撤离,仅一人头部擦伤。
此次事件发生后,该校学生反应迅速,并没有慌乱,几分钟内全部疏散,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平时重视规范学生下楼梯的动作和习惯,日常课间出操时都会有老师在楼梯拐角等处引导。另外,从汶川地震以来,硐底镇中心学校很注重突发事件演练,大型的演练一般每月都有,不仅是地震演练,还包括防溺水、防火灾的演练等,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突发状况逃生能力。
同样的例子是,在今年5月发生的芦山地震中,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600多名学生无一伤亡。原来该校每学期都开展培训,地震发生前的两天,学校就进行了安全演练。地震发生时,师生们并未慌了手脚,在一分半钟内就有序疏散到安全地方,平安无事。
有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造成0—12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当前一些中小学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学生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差,一旦遇到水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有不少学生不熟悉消防安全标志,这给生命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防灾避险演练必须常抓不懈。
对此,中小学教师要把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生命的重要,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要把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救互救技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让防灾避险演练成常态,不只有知识的传播,还要有行为方面的引导,日积月累,日益完善,让学生真正掌握防灾避险逃生技能,同时扩大到家庭教育,万万不可认为防灾避险演练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只是将相关要求贴在墙上,应付了事。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