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品德修养0分”
近日,一篇题为《西安小升初“面谈”开始裸奔?学校说我娃“品德修养”0分》的公众号文章刷爆网络。文章投诉西安某民办中学在“小升初”面谈环节,给多名小学生的“品德修养”打了0分。此事在当地引发广泛关注。对此,西安市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0分是面谈时的答题得分,并非评价孩子的道德差劲。
误会背后是深深的冒犯
家长情绪激动,学校大呼冤枉,一场“乌龙”闹出如此轩然大波,想必当事各方都始料未及。很显然,校方此前关于一些学生“品德修养0分”的说法确有不妥。“面谈得分”被误会成“道德评价”,在此过程中,涉事学校用词不当、表述不清无疑难辞其咎。
事后调取视频发现,在“品德修养”面谈环节,有几名学生完全没开口,这约等于就是交了白卷了,被打0分合情合理。若是对此都存有异议,那就纯属抬杠了。此事中,真正需要去探讨的,其实并不是评分机制,而是“面谈”的设计本身。道德修养,是否适合通过应试面谈的形式来加以考评,又是否适合最终以一个量化的得分作为结论,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就常识而言,某人的道德修养,只能经由其日常言行表现进行结果倒推,不可能被单独测量。
当然了,许多学校在招生环节,都安排了有关“品德修养”的面谈。其玩法通常都是,考官提供一个虚拟情境并抛出问题,问学生要如何做。从本质上说,这与其说是考量“道德修养”,不如理解是一种简化版的“行为认知测评”,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的文明程度、伦理取向、性格特点、价值判断等等,甚至还能顺带着测试下应答者的词汇积累、情绪控制以及表达能力种种,但就是无法测算出学生的品德修养。
小升初面试设立“品德修养”一环,貌似“三观很正”,其实存在着根本的逻辑漏洞:首先,但凡考试都是可以进行应试训练的,一次谈话根本测不出学生真实的品德;再者说,小学生群体道德观还处于形成阶段远未定型,都是孩子本身就不存在绝对的“品德高低”之分。作为民办学校,他们有权拒绝招收那些明显反社会、有攻击性的学生,却无权来给普通学生的品德定下分数。
“品德修养0分”,所谓的误会,也许不全是误会。毕竟,有些学校确实摆出了一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并试图给学生的一切方面“打分”,这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和冒犯。
(作者然玉,原载《现代金报》,有删节)
分数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舆论场的争议,在于这种面谈的凶蛮与悖谬:比如它如何戕害了孩子的心灵,比如它让家长深感错乱,比如它抹杀了6年义务教育的辛苦……这种否定的伤害力,其实并不在于0分的结论,而在于借着“品德修养0分”的结论,关上了理想初中的大门。笔者以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分数的恶意,而在于少数民校这些年在“面招”中对教育公平的嘲讽与戏弄。
如果从评分标准上来较真,争执0分还是10分,意义并不大。说实话,教育有教育的自主权,学校如果连命题评分都要靠外界指点,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此事的核心并不在于品德修养的题目如何出、分数如何判,而在于个别民校倚重招生权限,在程序正义上剑走偏锋。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之前公布的数据,该校2019年计划招生1350人,报名总人数为5332人。通过摇号后,将通过面谈计划录取650人,而申请人数达到4128人,录取率仅有15.7%。这样的低录取率,一旦教育主管部门过于撒手,很容易出现各种任性而为的奇葩现象。
学校亮出0分的底气谁给的呢?这种录取,尽管有派号、有面谈,但从结果上说,如此大海捞针,算不算实质的掐尖式招录?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指出:民办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严禁违规争抢生源,严禁“掐尖”招生、跨区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民校招生,理论上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属于市场选择的事情;不过,教育终究不是一般竞争领域,是底线、是良心;民校一旦成为超级中学,恐怕同样需要均衡视野下的调控与监管。
(作者邓海建,原载《燕赵都市报》,有删节)
“小升初”面谈 要经得起质疑
品德修养考查得了0分,不用说孩子会感到“很耻辱”,家长感到“很受伤”,就是一众围观者也无不感到“奇葩”。以那篇爆款文章提到的小学生为例,小学期间当班干部,评上“三好学生”,面试表现也正常,这不意味着就必须给高分,但给0分难免给人以“从根本上否定学生”的感觉。
从网络曝光的相关信息来看,“品德修养”被打0分者非个例。诚然,学校面谈招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大可不必看家长的脸色,也无须为了顾全孩子和家长的感受违心给出“好看”的分数。问题在于,打分标准是什么,如何制定的,给0分的依据又是啥?在家长质疑、孩子伤心受挫的背景下,涉事学校显然该把考查标准说个清楚。
有网友调侃“求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但这其实是个不该一笑置之的严肃问题。毋庸置疑,作为民办中学对招生具有自由裁量权,其自主办学权利决定了其有适当的规则制定权。但这份裁量权不应被滥用,对校方来说,有必要尽量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规则。就算打造一把可量化、易操作的尺子让学生每项素质得到精准测量很难,就算不被录取,学生和家长也能得到一个有参考价值、能真正服气的结果。
就该事件看,涉事学校面谈的考查标准是否科学客观,给学生频频打0分背后是否存在贬损式招生的意图,期待当地教育局能用公正的调查结果,回应民众质疑、平息舆论争议。
(作者范子军,原载《新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