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材应基于幼儿生活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吴媛媛

  远离儿童生活的教材观不仅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各式学堂,而且也滥觞于当时幼稚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改变当时“幼稚园也被教科书所充斥”的局面,改变人们对幼儿园教材的偏见,张雪门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的幼儿园教材观。

  儿童生活是教育原点

  儿童生活一直是张雪门先生幼儿教育体系中的原点,这在他关于儿童生活与教材之关系的辨识上也得以体现。

  儿童生活既包括个体的生活,又包括社会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大大拓展教材的范围。在张先生看来,“凡儿童从家到校,又从校到家,在家庭、道路、幼稚园所受的刺激,能够引起儿童生活的要求,扩充儿童生活的经验,潜移儿童生活的意识的都是(教材)。”而儿童“所受到的刺激”具体来说,既可以是雨后的流水、天上的浮云、路上的石子,又可以是街边的店铺、手工艺人的绝活、节日的喜气洋洋,还可以是耳熟能详的民谣、浮想联翩的神话传说乃至日历上的数字变化等。

  生活是本丰富的教材

  围绕着引起儿童兴趣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先将它们有计划地组织起来作为“材料”,再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围绕某个中心的活动,通过儿童在手工、美术、言语、游戏、音乐、算术等领域的动作展现出来。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基于儿童生活的教材更具有丰富性、多样性、鲜活性和生成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张先生认为教材在儿童生活上的功能是一种开始,而不是结果;是一种辅助,而不是侵略。

  以生活代替教材

  张先生关于教材要基于儿童生活并为着充实儿童生活的理念,不仅解决了教材脱离儿童生活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教材与教法分离的难题。当幼儿园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代替“书本”或“教科书”时,“从头到尾,只有一长串动作的进行,何曾有教材和教法的分别?”张先生经常举儿童与火的例子便是对此最好的证明。“屋子里的炉火正好烧着,小孩子走过去用手去摸索,给火一烫,就哭起来了。可是他从此又多得到一种知识,知道火不但是熊熊的物体,且有烧灼的可能性了。若用课程中现成的名称来比拟,炉火当时是一种材料,摸索大约可以说是求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假使没有火炉,当然不会引起摸索的动作;没有摸索的动作,也当然得不到火有烧灼性的知识了。”教材产生教法,教法吸收教材,而运用的人则在于儿童。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7-19/11979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