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长平大地萌新绿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接第一版)

  这里有一批以发展教育为己任的“当家人”

  要说清教育面貌变化的细节,基层党政领导最有发言权,石末乡乡长袁萍就是这样的人。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刚走马上任一年多,但先后在5个乡镇担任主要领导的经历,让她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

  “要改变贫困山区面貌,必须从教育入手。没有好的人才,哪能建设山区?”袁萍说,以前一到村里,无论老百姓还是村干部,反映最多、呼声最强烈的,除了医疗,就是教育。“那时候老百姓很焦心,眼看着乡里学校质量上不去,想送孩子进城读书,又困难重重,当时我们就下决心要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

  让袁萍欣喜的是,从优先发展教育入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百姓的呼声不谋而合。山西省校舍危房改造工程让石末乡看到了发展的契机。随后,高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将教育列为“希望工程”,更是雪中送炭。2009年,经过多方争取,石末中心小学列入校舍危房改造工程重点工程,投入2500万元。

  谢克敏告诉记者,他也经历过同样的困惑。2006年刚到高平当市长时,基层调研中遭遇的两件事让谢克敏深受触动。一所道观里的村小,一所抬头见天、满室煤烟的村小,让他不禁自问:“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农村教育发展何时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我们该怎么办?”

  2006年以前,高平市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每年仅有的2000多万元教育附加费统筹,分散到几所市直学校,就像撒了胡椒面。保了教师工资,学校的建设资金就没着落。“当时城乡学校反差特别大,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差距很大,党委、政府下决心要解决问题。要知道,高平的48万人口中,40万在农村,1/3是孩子!”

  抓教育就是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抓农村教育就是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在这样的发展战略引领下,高平教育用六七年时间做出了一篇教育均衡发展的好文章——

  2009年,明确提出“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大打一场校舍危房改造歼灭战,确保全市中小学校成为当地最安全、最牢固和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在全省较早实现‘校校无危房’、‘校舍危房改造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2011年,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内部配套工程,对新改扩建的校舍,不断完善内部配套,确保将所有学校建成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500万元,在全市实现了中职教育免学费、免住宿费全覆盖;

  2012年,全力加快市区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同时将“普通高中学费全免费工程”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财政预算安排29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教育“两免一补”,基本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全部免费。

  抓科学规划,抓建设,抓投入,抓队伍,抓改革,近年来,高平市将可支配财政的一半用于教育。谢克敏算过一笔账,近六七年间,高平市级财政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20亿元,保障教师工资的投入20亿元,平均每年就有将近10亿元投到教育。

  “重视和发展教育,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高平市马村镇党委书记王广平说,基于这一理念,马村镇坚持跳出马村看教育,跳出教育抓教育。“十一五”以来,全镇累计用于教育事业的各类投入达到5000余万元。

  “党委出政策、出思路,政府保障投入,我们就抓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等教育内核。”高平市教育局局长申青山笑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虽然承担着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压力,但他这个教育局长却做得轻松愉快。“现在,学校不好建学校,没老师给老师,没设备给设备,我们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管理、抓好落实、推动教育改革就好。”

  这里有一群关心教育发展的普通人

  今年,50岁的寺庄镇伯方村养猪户毕腊英当上了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得知记者一行要来探访,不善言辞的毕腊英早早就站在自家的门槛上张望,不时有些局促地搓着手。

  在毕腊英的家中,整齐摆放在柜子上的各种奖杯、牌匾中,有几面是她特别珍惜的。一块是2003年9月高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尊师重教特别奖,一块是2004年9月高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尊师重教标兵。

  1992年父亲因车祸意外辞世后,毕腊英接过了父亲捐资助学的旗帜,除了父亲遗留下的部分资金,她还卖了十几头猪,在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都建立起了毕腊英教育基金会。第二年,拿到父亲1万元的事故赔偿金后,她又一分不少地把这笔钱全部投到伯方村小学,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当时没想能做多长时间、做多大,但越做越想做好。”毕腊英的笑容朴实而温暖。寺庄镇教办主任刘忠义告诉记者,在毕腊英的带动下,寺庄镇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也积极加入支持教育的行列。寺庄中学改建过程中,绿化资金不足,箭头村花卉公司的经理主动提出为学校提供免费绿化,一下子就给镇里节省了20万元的开支。“现在干教育,比从前好干很多,因为各级党委、政府都支持教育,经费基本能满足。”刘忠义高兴地说。

  “在教育投入上,我们提出‘四个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投一点、社会筹一点、上级政府争取一点,形成教育投资保障机制。”谢克敏向记者解释说,别看都是“一点”,但政府是教育投入的绝对主渠道,而各种投入渠道的加入,无疑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高平市通过上级扶、本级拨、企业投、社会建等办法,多方筹资,多元投入,逐步构建起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

  2008年9月,三甲镇党委、政府开始谋划三甲中学改扩建事宜,但资金却成为一个困扰学校改造的大难题。从三甲镇走出来的太原青龙集团董事长姬五女听说此事,主动请缨,出资3600万元修建了一所设计新颖、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的中学,并成为高平市校舍安全工程的样板。

  在高平市的教育发展生态中,有这样一群人,面对曾经艰苦的条件、落后的面貌,不失望、不气馁,带着对百姓的深情和发展教育的决心,战天斗地,薪火相传。他们是人群中最普通的人,一如你我,但却在为着一项崇高的事业默默地奉献。因为他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7-19/11986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