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扬帆风正一路歌 砥砺奋进谱华章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党委书记王万明接见学院团代会代表 院长韩同银深入课堂教学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领导来校交流学习   2000年初,伴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一所新的本科院校——廊坊师范学院,在燕赵大地、京津走廊诞生——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廊坊师范学院已升本建院12个年头了。

  12年,或许只是奔流长河中的浪花一朵,却能见证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壮大;

  12年,或许只是深邃苍穹间的星空一抹,却能演绎一所大学的坚守与追求;

  12年,或许只是历史长卷上的沧海一粟,却能凝聚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

  这是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的12年;

  这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12年;

  这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12年。

  12年,廊坊师范学院抢抓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扬帆启航,砥砺奋进;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里,一路高歌,谱奏华章。

  2004年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顺利通过,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良好成绩,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基础。

  “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百个荣誉诠释了廊坊师范学院升本建院12年的精彩。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学科建设示范校”、“廊坊市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记录了廊坊师范学院面向社会、服务基础教育的行动与贡献。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专业、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创新高地、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级精品课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彰显了学院的办学实力。

  “厚德博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传统,“传承师范文化,培育教育人才,服务基础教育,辐射地方文明”的办学特色,使廊坊师范学院更具独特魅力。

  扬帆奋进12载,春华秋实创辉煌。一幅由廊坊师范学院两万名师生共同绘制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绚丽画卷,展现在燕赵大地,京津走廊……  

  理念引领发展路

  ——12年来,始终突出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的主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12年来,廊坊师范学院走过了一条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到品质提升的科学发展之路。由一所占地300亩的专科学校,成长为占地2000亩、在校生近2万人、教职工2000余人、分两个校区办学的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本科院校。

  12年来,廊坊师范学院抓住高等教育“以布局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两次难得机遇,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在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经历了三次合并、调整,在没有征地、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两次跨越,为学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内涵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学院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院上下统一思想,深化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育人为根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入师生心里。学院明确了“建设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教学型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开放办学、特色名校,解放思想、创新兴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三步走”实施战略,即:从2000年到2005年,是总量和内涵同步发展的快速提高期;从2006年到2013年,是从总量发展到品质提升的全面推进期;从2014年到2020年,是品质提升引领声誉巩固的稳定发展期。

  理念引领发展路,目标导向路径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内涵建设结硕果

  ——12年来,始终坚持一条主线:即内涵发展的主线,夯实基础,质量立校。

  12年来,学院通过夯实“核心基础、人才基础、动力基础、物质基础”四个基础,全面推动内涵发展。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核心基础。

  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构建了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15个二级学院,39个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史、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雕塑艺术设计为国家级精品专业,雕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和生物科学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拥有“人文教育”和“生化教育”两个省级创新高地,拥有“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有机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生物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和篮球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生命科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打造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经管和工程学科为两翼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果,为提升办学实力起到了“催化加速”的作用。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人才基础。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师资队伍的“雁阵”团队,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师德与师艺并重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方针,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充足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2人,其中硕士、博士52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46人,有20余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文学院院长许振东,由他主持的国家级社科规划办项目研究课题《17世纪白话小说研究》,填补了省内同类院校国家社科项目立项零的空白;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部主任米新江,在计算机教学中大胆创新改革,以“授之以欲、受之以愉、渔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再造学生“学习生命力”,赢得国内同行的赞誉,被《半月谈》、《计算机教育》、《瞭望周刊》、人民网、新华网、《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重点报道,在高校计算机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教改教师团队,创新实现了“大小班、两类课、网学网考”的教学模式与学业考核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英语无纸化网学网考规模上的突破。学院充分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特聘京津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壮大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起到了“力量支撑”的作用。

  ——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夯实内涵发展的动力基础。

  学院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河北”的重大决策精神,坚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不断强化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教育科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材料化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基础数学研究所、史学与区域史研究所等8个科学研究机构;办有《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语文教学之友》、《河北理科教学研究》、《职业时空》、《廊坊师院院报》等国内公开发行的“五刊一报”。学院教师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崇尚学术创新,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2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7项,省部级项目120项,厅局级项目625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34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54篇,被SCI、EI、ISTP等收录和人大复印资料摘录163篇,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荣获全国、省、市科研奖励258项。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承担多项廊坊市纵向和横向课题,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培育的玉米“冀单15号”、棉花“冀棉16号”、西瓜“抗王”、甜瓜“金红”等品种,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获得数亿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科研工作的显著成果,不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助推给力”的作用,也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内涵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办学条件,拥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现代化图书馆、体育场馆、音乐厅、美术展厅等设施,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16万元,图书馆面积16500平方米,馆藏文献136万册,电子图书67万册,电子期刊5400种,并建设5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在全国同类院校率先实现了图书馆“超市化”管理的运行模式,赢得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学院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园网运行通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管理服务工作效率。学院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努力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清雅幽静,花草盈目,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安全通达,为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师院现象美誉传

  ——12年来,始终追求一个主导:即特色发展的主导,开放育人,特色名校。

  12年来,学院通过深入开展“师范文化传承行动、服务基础教育行动、文化传播行动、文明辐射行动”四个行动,大力实施“文化教育中心打造工程”,形成了“传承师范文化,培育教育人才,服务基础教育,辐射地方文明”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被当地誉为“廊坊师院现象”。

  ——深入开展“师范文化传承行动”,弘扬校园文化精神。

  廊坊师范学院在60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史中,积淀凝聚了独有的“为人,为学,为师”的师范文化核心内涵和内在精神。一代代师院人始终恪守“养德励志,爱乡乐土,诚朴做人”的为人之道,始终坚持“广博学识,勤奋实践,勇于探索”的为学之风,始终秉承“学高身正,诲人不倦,甘于奉献”的为师之范。这种为人之道、为学之风、为师之范是学院校园文化宝贵的价值观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升本建院12年来,学院通过理念先行牵动、内核深层振动、龙头直接带动、学科专业互动、教师示范引动、榜样激励感动、制度规范促动、活动吸引推动、航标聚合调动、氛围熏陶打动等途径载体,秉承和深化这种师范文化精神,文化育人、开放育人、实践育人,把校门向社会开放,将课堂向社会延伸,服务基础教育,传播先进文化,辐射地方文明。

  ——深入开展“服务基础教育行动”,助力基础教育发展。

  可以说,在廊坊凡是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廊坊师范学院的毕业生。

  据统计,廊坊市6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中70%以上为廊坊师范学院毕业生。为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适用于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启动教育类课程“三三四”全程合作与双师指导教学模式改革,推行本科师范专业集中实习和“小顶岗”实习,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成为教学实践的有力支撑。学院通过各种路径引导师范类学生塑师表、铸师魂、励师志、练师能,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毕业生秉承“为人,为学,为师”的优良传统,默默扎根于基础教育,大多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涌现出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石家庄四十二中田丽霞,全国模范教师——廊坊市第一中学胡友永,全国优秀教师——廊坊市大城一中蔡德发、廊坊市霸州四中齐秋云、廊坊市固安一中朱凤岚、廊坊市香河一中宋文龙等一大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杰出代表。河北省优秀辅导教师、先后四次获得区政府嘉奖的廊坊市九州镇穆庄小学学院2002届毕业生张裕,在患有全球极其罕见的干燥综合症,泪腺、汗腺、唾液腺功能逐步退化的10年间,一直忍着病痛坚守在讲台上。学院毕业生以情系基础教育的赤诚和坚守教育事业的行动,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奉献出青春、智慧和力量。学院还作为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和省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现已培训省、市级骨干教师4000余人。

  ——深入开展“文化传播行动”,铸就文化高地。

  可以说,在廊坊凡是有文化活动和文艺舞台的地方,就有廊坊师范学院的师生。

  学院充分发挥音体美等教师教育专业及“人文教育”高地的作用,参与廊坊市文化名城的打造。音乐学院师生成为活跃在廊坊市文艺舞台上的骨干队伍,承担着廊坊各类文艺活动的策划、编导、排练、演出、教学、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工作;体育学院师生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体育文化,服务群众体育运动,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赛事提供组织编排和裁判服务工作;美术学院师生成为廊坊书画交流展览、城市景观设计制作、重大活动徽章及舞美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连续三届廊坊市全民运动会和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会徽设计制作者均为学院教师;学院思政、法律、经济、管理、教育、心理等专业的师生,长期担任廊坊市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由学院文学院发起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吸引了30多所院校、6000多名学生参加,更得到了谢冕、吴思敬、林莽等诗坛大家的助兴,使廊坊变成了诗情画意之乡。12年来,廊坊师范学院的师生们以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对家乡的热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和助推廊坊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铸就廊坊文化高地的生力军。

  ——深入开展“文明辐射行动”,成就精神屋脊。

  可以说,在廊坊市区的大街小巷和廊坊的重大活动中,都有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

  学院积极运用志愿服务的平台,强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自觉担当起传播先进文化、辐射地方文明的责任。在廊坊市区的大街小巷经常发现一群群骑着单车、戴着小红帽的廊坊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把纯真的爱心和最具感染力的快乐传递到城市的大小角落。从社区到街道,从市区到乡村,从廊坊5.18经贸洽谈会等省市重大活动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社区入户、扶老助残到义务辅导、心手相连,从三下乡、四进社区、三支一扶到志愿服务西部,到处留下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奉献的身影。“放歌青春”文艺演出服务队、“活力青春”礼仪外事服务队、“时尚青春”健康服务队、“和谐青春”宣讲服务队、“文明青春”社区服务队等5支服务队伍,已成为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品牌。12年来,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荣获全国、省、市表彰30余次,1300余人次志愿者受到全国、省、市的表彰。廊坊师范学院的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们,以自身服务奉献的行动,掷地有声地续写着雷锋日记,传承志愿服务精神,投身道德实践,传播文明风尚,成就精神屋脊,让社会充满“暖流”和“温情”。

  和谐校园育英才

  ——12年来,始终唱响一个主调:即和谐发展的主调,以人为本,和谐兴校。

  12年来,学院通过实施“铸魂领航工程、素质拓展工程、依法治校工程、校园民心工程”四个工程,立德树人,和谐发展。

  ——深入实施“铸魂领航工程”,筑牢师生思想根基。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持之以恒地打造“铸魂领航工程”。以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龙头,构建“理论引航”、“思想铸魂”、“师德培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路径和载体。以实施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双育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完善推进主渠道建设、主阵地建设、主队伍建设、主活动建设,构建了“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成才服务和素质拓展为支撑的‘品字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打造了“塑造师范文化,催发学生成长成才”、“诚信教育促廉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字形’工作格局的构建及运作”、“‘选育用’相结合‘评查审’相衔接大学生党员发展创新机制”、“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塑造”、“以打造和谐宿舍团队为切入,促进学风建设”、“‘三课堂’有效对接,协同育人”、“班级干部轮换机制”等一批育人工作品牌。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研究》。“铸魂领航工程”的深入实施,明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牢固地夯实了人才培养的根基。

  ——广泛实施“素质拓展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实施“素质拓展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超市”,“活动超市”中涵容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5个活动板块,每年都要组织实施活动项目500余项,将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适应了现代大学的教育方式,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现已形成以“永远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知荣明耻、我们先行”、“学风建设行动”、“关注安全,打造平安校园”、“放飞心灵”、“感恩校园”、“美丽的人生从这里开始”、“我们一同走过”、“与法同行”为主题内容的“校园10大主题系列活动品牌项目”。构建了以“1季、2节、3月、4周、5板块”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项目”。“1季”即校园文化活动季;“2节”即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3个校园活动月”即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月、迎新生活动月、学生社团活动月;“4个主题活动周”即5.18青年志愿者集中活动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感恩教育活动周、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周;“5个专题活动板块”即名师讲堂、实践长廊、心灵沙龙、文化广场、英语角。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服务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各类奖项60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赛事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ACI中国区高校第二届“就业之光”国际商务谈判大赛中,学院代表队力挫重点高校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和通过率稳步提高。2008级法学专业学生在国家司法考试中,通过率高达36.5%,远远高于全国17%的通过水平。传统师范类化学和生物专业考研率达80%。学院毕业生以其综合素质优势,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突出实绩,涌现出了许多全国优秀教师、杰出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企业家,他们以自己的杰出业绩和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尊敬。

  ——着力实施“依法治校工程”,全面推进依法办学。

  学院着力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健全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工程”。不断加强师生“法律素质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讲行为”为内容的法律“一学四讲”活动;不断加强“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法制教育课列入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以“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进活动、进生活”为主线的“校园法律六进”活动;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确定权力点、查找风险点、规范程序点;大力加强“依法治校机制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学代会制度、教授委员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议事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全面统筹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大力实施“校园民心工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施“校园民心工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实施教职工“安居工程”,较好地改善了教职工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住房条件;通过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施绩效管理,使教职工收入稳步提高;通过实施以奖学金为主导,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助学贷款为重要方式,以各种形式的困难资助为必要补充,以助学温暖工程为精神培育的“奖、贷、助、补、减、免、缓、暖”八位一体的帮困助学体系,促使学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通过实施校园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整洁、秩序、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学生安全教育考评机制和加强校园安全设施技防建设、校园突发事件防范能力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扬帆一路歌,奋进谱华章;

  韶光依然好,时代荡激情;

  发展无止境,奋斗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廊坊师范学院将再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风帆,荡起“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双桨,朝着“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目标”,开启新的征程,续谱新的华章。

  (廊坊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7-19/11987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