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紧紧围绕“准”“特”“严”“融”四个大字,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开展就业创业精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优质优岗就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
“准”
助学生理性就业科学创业
2016届毕业生彭斌,是一位残疾人,且父母双亡。面对生活的巨大考验,他自强不息,在校期间开始经营户外俱乐部,毕业后开设嘉彬休闲山庄,专业提供户外休闲服务。在他创业的过程中,学院始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积极帮助彭斌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困惑,为其合理规划、献计献策,提出了有效的意见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发放创业扶持资金两万元,积极为休闲山庄业务开展牵线搭桥。
对彭斌的扶持,源于学院扶持双创“既要有‘面’的覆盖性,又应有‘点’的针对性”这一思路。
据了解,该院设立的学生求职及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近3年共计发放25万元。其中,“面上”为2017、2018届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9.99万元,“点上”帮助家庭困难、残疾、孤儿、在读期间突发家庭变故的学生99人。
另外,学院开展的就业创业咨询指导,为突出“精准”,会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环境,甚至是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职场困境,为学生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协助他们度过求职迷茫期。
“特”
提升大学生双创综合能力
学院和湖南龙骧巴士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协助学生创业项目“麓苍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巴士去哪儿”APP研发及测试推广,与优秀毕业生蒋茂森创办的湖南草字头生态有限公司等省内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
湖南交通职院在双创过程中,始终围绕交通行业背景这一“特”,联合政府、企业、行业资源,立足专业创业需求,以技术创新、专业创业为出发点,打造技术型校企合作共同体,帮助学生立足专业创业,跨出专业创新。
另外,学院结合重点专业群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加速创新创业项目市场化、实体化。
如在交通运输服务专业群建立了众创茶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建立了创客工厂,学生创业项目“交院快修养护中心”主要提供快修及保养、汽车美容服务、四轮定位、洗车等服务,等等。
“严”
扩宽学生就业渠道
“招生不给奖,就业给大奖”,这是湖南交通职院的特殊政策。
多年来,学院一直鼓励每一位教职员工加入到“为学生实现优质就业”的工作目标中来。学院还为此设立专项奖励经费30万元,将全校教职工都纳入奖励目标对象。数据显示,仅2017、2018年通过教师个人引进学院的用人单位就达200多家,提供优质就业岗位3000多个,签约学生1000余人。
而这些,得益于学院将就业创业摆在了“关乎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
在湖南交通职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是院系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院系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纳入学院年终考核,且明确规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绩效与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挂钩。
“融”
校企合作实现“互通互融”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离不开校企合作这条“大道”。
如何走好这条“大道”?湖南交通职院的“走”法有二: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
通过更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校中厂”还是“厂中校”,能够出实效,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互通互融”。
一是校企信息互通互融。建立毕业生求职资料库及就业单位信息库,师生能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需求,相关企业能及时充实技术人员队伍。
二是校企人员互通互融。学院持续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和“访问工程师”“百名技师进课堂”等活动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校企设备互通互融。联合品牌企业,共用校企设备资源,共建校企共同体,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为教学提供实验实训支持。
四是培养标准互通互融。学院跟进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推动专业与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
五是校企文化互通互融。将企业文化注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四好”校园文化。
目前,依托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学院与世界500强及业内领军企业如中国铁建、中交集团、湖南路桥、广汽菲亚特以及毗邻学院的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湖南物流总部等,都建立了良好的用工合作关系。
学院共建成校内实训实习室10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56个。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订单培养,学院订单专业覆盖率达80%,订单学生比例达到40%,订单生达到全部就业。
(朱艳军 夏利波 陈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