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生资助背后有人文关怀

[db:作者]  2019-07-04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现代“大救助”理念体现了现代化治理特点,它基于人类的共同命运和社会发展正义,着眼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充分运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整体力量,着力保障和改善救助对象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进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国家的主导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树立“大救助”理念,有助于真正理解、领会和践行新时代学生资助管理所蕴含的国家意志、教育大爱和发展智慧。

    立足于战略角度把握资助性质

    由于现代学生资助管理的初心和目标都聚焦于人的现代化,所以必须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视角观察、分析和评判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将维护学生的尊严、幸福和自由作为评价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和根本尺度。

    落实到教育实践领域,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资助是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学生资助管理的灵魂和支柱。素质教育和学生资助是主导和辅助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学生资助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轨道。

    立足于成长角度完善资助内容

    学生资助最终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自由发展,必须根据学生成长需要的层次、类型和特点,科学设计学生资助的框架、结构、项目、力度和操作模式。学生资助管理既要解决当下学生成长所遭遇的实际困难,也要全力支持学生解决不可回避的未来发展难题;既要提供物质和资金的帮助和支持,更要进行情感与精神的激励与关怀,推动学生资助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

    学生资助管理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长期性和阶段性结合起来,形成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统一标准,依法施助,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将资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强(个人能力素质和努力程度优异学生)、资特(富有创造性才能和社会特别需要的学生)相结合,根据资助资源供给情况,选择最佳资助模式和资助时机,努力实现学生资助效益最大化。学生成长需要往往复杂多样、变动不居,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学生成长需要变化,动态管理,因困施资,因才施资,因势施资,着力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立足于育人角度规范资助主体

    学生资助的最根本目的是育人,不是对学生贫困生活的怜悯和同情,不是单纯的慈善救助。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决不能将学生资助理解为单纯的经济救济或福利保障。学生资助不仅具有公益慈善性质,更具有建设和生产性质,它是为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而投入的必要成本和资源。学生资助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将国家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社会慈善活动和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汇集国家财力、社会力量和文化资源支持贫困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将人力资源大国打造成为人才资源强国。

    学校建设与发展要充分考虑学生及其家庭的最大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学校后勤管理要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消费能力的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要防止社会借助资助之名干扰学生正常生活。要妥善处理学生资助与学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让体现真善美的校园文化为开展学生资助创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学生资助充满正能量、发挥正效应。

    立足于公正角度确定资助对象

    基于战略考量和公共利益,学生资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发展。选择性资助必须处理好全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要深入贯彻公正、公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整体角度和发展角度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把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斟酌资助管理的轻重缓急。要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国家的意志、教育的大爱和正义的力量,促进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之间、受助学生与非受助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防止相互之间发生隔膜、仇视和冲突。

    助困性、保障性资助要坚持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确定资助对象。奖励性和补偿性资助对象确定,既要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也要考虑个人努力程度和贡献。受助对象之间也要注意公平公正,防止助困性资助最贫者通吃,奖励性资助最强者通吃。要建立动态资助管理体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及时调整资助对象,临时需要救助的及时纳入资助范围,已经脱贫脱困的应停止资助。

    立足于人本角度完善资助方式

    任何管理制度都具有“双刃剑”性质,应根据不同类别人性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博弈规律,实事求是地设计资助管理制度。既要精准到位,又要适可而止;既要保证那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也要防止学生出现“等、靠、要、争、抢”问题。防止受助学生坠入“福利陷阱”,防止出现因外部资助而弱化学生的艰苦奋斗品质和自强不息精神。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心理感受,尊重受助者的选择权,坚持依照学生申请进行资助,尊重具备受助资格的学生放弃受助的选择,防止出现“被资助”现象。对于提出申请资助要求的,要依照公平原则和规定程序确定资助对象、标准,防止出现漏助、错助、误助、过度资助等问题。要严格执行学生个人隐私保密制度,尽量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防止学生因资助受到心理伤害,造成社会交往障碍。

    要处理好资助和感恩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的育人层次和教育境界。感恩教育要注意从小感恩入手,树立大感恩理念,让感恩教育成为人类善意凝聚和传递的载体。所有学生,无论是否受到资助,都要接受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团结教育和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要润物无声、顺其自然、久久为功,防止出现强制感恩、伪感恩和“被感恩”的荒诞现象。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7-21/120034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