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诗意表达,是指教师在讲述理论时将自然、社会、艺术之美元素融入教学中,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爱和敬的情感,涵养学生品性、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使其在诗意中敞开本真、赢获自由、实现人性圆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凸显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近年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师“情怀深”并以“格调高雅”方式全程全方位为大学生涵养德性、陶冶性情,引领他们求真、向善和审美,破解了新时代思政课教与学的难题。
以诗意召唤德性
以诗涵养德性、提升精神境界古代即有之。古希腊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教育彰显其功能,他倡导以艺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行为。《论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以诗为代表的人文艺术在人向善求仁中的重要作用。美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诗能够使充满劳绩的人们放弃名利、回归本真,抵达真理、德性和美的合一。进入新时代,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掘美的教育意蕴,开启思政课诗之言说,让诗情画意浸润着学生情感和品行,涵养大学生公正、礼让、仁爱、诚实等优良品质。让学生在“游于艺”时“居于德”,让其在行云流水,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情操、提升德行、升华思想。
以诗意赢获本真
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优美、信仰、崇高之美激发人的爱和敬的情感,将人带入到一种豁达、无私、自由、安宁、本己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指出:“在诗中,人被聚集到他的此在的根基上。人在其中达乎安宁。”在诗的意境中人得以敞开本真、赢获自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意识到,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中华民族有志之士爱国情、报国行中所彰显的信仰和崇高之美来激励和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祖国英雄爱和敬的情感,从而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理想信念,追寻一种本真的存在。
以诗意引向栖居
美之所以能够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就在于它给人以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这种愉悦超越功利、抵制物欲,使人升华至目的的意义世界。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离不开物质需要,但人和动物区别在于人除了物质世界还有作为人存在的意义世界。诗意栖居是人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自由、幸福、生态的生活;也有安于居,心灵返璞归真之深意;更有在之中,守护此及世界让是其所是发展之内蕴。海德格尔认为:人回归本己、与世界的一种栖居(守护)关系是诗意的。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的使命是用文艺中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以此坚定人们对诗意栖居生活的信心,并教会人追求一种物质极简带来的心灵自由的诗意栖居生活。思政课教学教师以诗意表达将学生带入诗意栖居之境,当然须有一定的修养和明确指向。
一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诗性修养。思政课教师的诗性修养既包括教师所达到的审美能力,教师对思政课虔敬、以教学为乐的艺术态度,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情怀。教师以自身具备审美力对教学美的把握、以虔敬艺术态度对教学全心投入、以对学生饱含深情的关怀所彰显出的相融之美,使整个教育过程灵动、活态、充满韵律、诗意盎然。文艺工作者要德艺双馨,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此,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美学理论知识的涵咏吸收、审美鉴赏提升审美力和审美境界;将教学虔敬的敬业艺术态度和饱含温度的暖人情怀灌注教学始终,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诗性养成。
二是思政课以培养诗意栖居现代人作为旨归。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代新人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民族未来生生不息的希望。作为民族未来脊梁的一代新人,他们应是向善、尚美与内心纯净、自由,担起守护世界之职责,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的诗意栖居的一代新人。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属于懂得诗意栖息之本质并担起守护世界之职责的人,思政课目标是培养这种担起守护之责的诗意栖居之人。培养诗意栖居现代人的旨归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开启诗意教育的依据和动力。学校将思政课打造成诗意课堂,以诗意教育滴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沉思之力、唤醒学生内在良知、激发学生守护自然的生态本性,使其从充满劳绩的名利欲望中抽拔出来安于居、内心自由、返璞归真,并通过实践创建美好诗意的生活。
三是诗意元素的恰适融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中肯定自己。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音乐等听觉艺术、绘画等视觉艺术丰富着人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正是由于这些对象,让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发展起来。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呈现。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按照教学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精巧融入艺术元素。“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作品、一部好图书、一篇好文章、一首好歌”指向的就是精神产品,能够让学生在艺术与道德融合的美轮美奂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感觉、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总之,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生动、丰富、感性的艺术形式和意境为思政课开启了新的画卷。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丽娜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