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建设智慧校园 彰显教育公平

[db:作者]  2019-07-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底线公平,借助科技进步的社会红利,融合创新教育新场景,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更加均衡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个学生的求学之路走得更快更稳,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科技创新的挑战和时代变革下的教育使命,教育工作者的前瞻性思维和教育理想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龙华区同胜学校,自2014年9月建校伊始,便在校长黄宇慧的引领下,秉承“博爱、博学、博雅,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克服生源薄弱、教师经验欠缺、家长质疑等现实困境,坚定不移地进行平板电脑进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构建常态化全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体系。

    黄宇慧倡导的“智慧校园”体系建设,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彰显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的品牌特色发展。近5年,在全国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大赛、全国NOC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同胜学校大放异彩,成绩优异;数十位教师荣膺区、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甚至入选区未来教育家“铸将工程”和“撷英工程”,黄宇慧更于2017年被国家教育部门授予“在线教育优秀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5月入选龙华区首期“未来教育家”之航标工程。同年,黄宇慧还被授予“深圳市教育信息化领军人物培养对象”称号,同胜学校也获评“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学校”,成为“全国翻转课堂共同体实验校”首创成员。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显著,成绩骄人。

    创校伊始 攻坚克难

    同胜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面临底子薄和阻力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据了解,作为龙华区占地面积较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生源的94%来源于大浪街道的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1岁,生源薄弱、教师经验欠缺。据黄宇慧介绍,智慧校园建设受阻的原因,一是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很多时候对“互联网+教育”心存疑虑;二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相关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涉及方方面面,不同板块之间的打通或需反复磨合,人力、物力投入较大;三是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有待集中研究和攻破。

    面对阻力和困难,黄宇慧不畏艰难、不忘初心,高标准、分步骤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第一,将平板课堂教学作为融合实践和改变传统课堂的抓手,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和反思互动的课堂,满足不同学习层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长的需要。第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培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黄宇慧介绍,起初选择了九年级4个班进行试点,每位老师都需观摩和培训平板教学,半年后再向其余年级推广。黄校长多次带领行政人员和种子教师到香港、北京、上海等全国一流名校考察观摩,还请进华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的教授,给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更新观念,为常态化全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奠定坚实基础。第三,观摩智慧课堂,消除家长疑虑。平板进课堂的举措,家长们一开始是质疑的。为赢得家长的支持,在黄宇慧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平板课堂的实际效果,积极争取龙华区慈善团体的赞助,为少数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平板电脑,同时学校还通过后台管理对学生平板的使用进行有效管控,限制微课时间,保护学生视力,使近视率远远低于龙华区平均值,消除了家长对平板电脑融合实践的疑虑。第四,建立并完善以平板教学为依托的融合实践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及其配套的软件平台,积累可供推广的校企合作经验。第五,建立并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提炼出“四段式”教学范式,规范教学行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适时改变教学管理评价等,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凭借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战略眼光,黄宇慧校长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坚定地认为,“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对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合创新 渐入佳境

    同胜学校通过平台和全学科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助推生态智慧课堂的实践,让课程与生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科之间交互和融合,为进一步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奠定了基础。据了解,同胜学校的平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每一位教师的手机上都安装了各种办公、学习软件,比如悠学小伙伴、纳米盒、一米阅读、班级优化大师、神器AR、UMU互动、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

    黄宇慧介绍,在科技企业的帮助下,学校建立了独立的局域网、数据服务器、数据分析服务器,建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交互平台,实现了教师端平板、学生端平板、一体机(电子白板)同步交互的功能。而且,早在2015年学校就将三至九年级的传统教室改造为平板教学课室,并初步建成“智慧课堂”资源库,内含三至九年级各科的1500个微课视频和配套导学案。其中,70%是各科一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利用录课仪、CS、EV、几何画板、万彩动画大师等硬软件进行录制或编制的原创微课;20%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结合各科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截取和再加工更适合同胜学生需要的二次加工教学微课;10%是学校通过购买的方式收录的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既能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又能节省教师的精力。

    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同胜学校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引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为主线”的“三主”策略,自主研发了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四段式”课堂教学策略,即“翻转自学—合作展评—质疑反思—巩固拓展”,收效显著;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三博六核心”未来智慧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科为基础的STEAM融合创新导师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和实践STEAM创新融合教育,积极开发并完成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成功编写了一系列STEAM校本教材,STEAM创新融合的小课题研究已达上百项。据了解,学校坚持以“科学嘉年华+科技节”的模式,每学期举办一场有影响力的活动,吸引更多学生了解、参与,倡导参观和科普同行,想象与操作并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各学科的融合创新。

    科学管理 有效保障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践需要教师持久的行动和行为改变,适时改变教学管理评价,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有力有段。鉴于教师对借助信息化手段应用驾驭课堂的能力存在局限性,融合创新实践的教学效果并不凸显。为防止教师浅尝辄止,回归传统教学的老路,同胜学校在黄宇慧校长的引领下,自建校之初,不仅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教育第一个5年发展规划,还配套了《同胜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等级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响应、认真配合,有效保障了常态化全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管理与评价上,学校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每周通过智慧平台数据和巡班结果,统计出每位教师实施智慧课堂的数量和质量,每个月对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一定的表彰鼓励;每学期在校内开展“最受欢迎平板课堂教师”的评选活动,采取让全体学生网络投票及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分别对各科教师的智慧课堂进行评选,即使在听课评课环节,也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互动性和参与性,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历经4年的智慧校园建设,同胜学校成长起来一大批善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践的新型教师。学校行政和一线学科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案例,在国家级别、省级等期刊公开发表了多篇教育信息化学术论文,在教育行业内反响不俗。

    2017年11月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和深圳市教育部门主办、龙华区教育部门承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秋季论坛暨“智慧校园——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高峰论坛在同胜学校举行。论坛上,黄宇慧校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0名同行分享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这标志着同胜样本开始正式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谈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景,黄校长表示,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在下一个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共享,真正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局,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彰显教育公平,使同胜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省级“智慧校园”样板校。

    (徐海峰 赵倩)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7-23/120056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