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篇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插入我们志愿军阵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哪位人物吗?”“邱少云。”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小学“红色文化进课堂”的一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该校22名党员教师走进课堂,在全校掀起“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热潮。
近年来,济源市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坚持抓党建引领、抓队伍建设、抓课程实施、抓活动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抓课堂:让主渠道作用凸显
今年清明节前夕,济源市济水一中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以班级之名,致敬英雄’——欢迎济源籍志愿军烈士周少武回家”。1951年,年仅19岁的周少武在朝鲜战场牺牲,从此长眠异国……课堂上,教师孔宝琴组织50多名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视频,并展开热烈讨论。“观看周少武烈士的事迹,感触很深,英雄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这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很大帮助。”该校学生李子木说。
“生活就是思政课最好的教材,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校园内外、国际国内、大事小情、国事家事天下事都能走进思政课堂,来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为孩子成长勾勒好底色。”济水一中思政课教师马小燕说。
抓课程实施,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是济源市将课堂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主要做法。为抓好思政课教学,该市加强以专兼职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科教研团队建设,落实“订单教研”“送课下乡”等,坚持每月一期学科研修活动,以教研促教学。同时,还采取同课异构、名师示范课等形式提高课堂质量;结合中小学课程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学科教学,融入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融入中小学研学实践和校本课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体系,促进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抓队伍:让思政教育根基更牢
济源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性工作,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从2018年起持续推进,通过师德筑基、书房计划、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科研助力、平台建设等五项举措,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李纪芳是济源市玉川路小学主抓业务的副校长,也是该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大自然礼物的来源”时,李纪芳给班级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大米,让学生讲述大米是怎么来的,让学生体会到农民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不易,进而懂得感恩。
在玉川路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人人都要上思政课。班子成员中李纪芳、李建伟作为思政课专职教师,用实际行动引领全校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上两节思政课。
抓党建引领是强化思政教育的保障。去年,济源市委成立了教育党工委,全市160所中小学党组织实现了“归口”管理。全市教育系统启动“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创建学校党建示范点,全面提升学校党建水平。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善于做思政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书记,目前有27所学校实现了书记、校长“一肩挑”,学校思政工作进一步加强。
抓活动:让思政教育走心见效
“左手拢住麦秆,右手握紧镰刀,像这样顺着麦秆底部往后斜着使劲一钩……”今年麦收季节,在济源市大峪镇林仙村一块麦田里,济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赵小文给30余名学生讲解割麦技巧。
“以前从没割过麦子。镰刀放在麦秆上的高度,一手揽住几行麦子等,这些竟然都是有讲究的。割麦子原来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第一次用镰刀割麦子的学生翟冰涛感慨万千。
“劳动是最好的德育,我们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上好劳动教育这堂思政课。”赵小文说。
“背行囊,紧衣裳,路人莫笑少年狂。穿集市,过沟壑,一腔豪情,不畏远方。”参加完研学旅行活动,济水一中八(14)班学生李子淳即兴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近日,该校1500名师生参加了研学旅行。学生徒步到王屋山地质博物馆参观,到王屋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拓展训练,在愚公故居重温入团入队誓词,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力量,历时两天一夜的活动,为学生打造了终身难忘的校外思政课。
济源是全国研学旅行教育示范区,济水一中是研学旅行试点校,也是全省研学旅行实验学校,从2012年至今该校已举办了八届“绿色·和谐·励志”研学旅行。“让学生立足课堂、走出课堂,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校长慎玉杰说。
大峪镇第三小学常年坚持将思政课拓展为“品德实践课”,安排学生到美丽乡村大课堂中上,一个月集中开展一次。“通过品德实践课,把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我们也从中找到思政课的创新途径。”校长陈谢说。
济源市实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每周一举行“国旗下讲话”“大课间集训”,每周开展3次“主题班(队)会教育”,每月举办一次“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主题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学生打好底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为此,该市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