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3月17日讯(记者 董少校)作为全国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今年上海将迎来采用新高考方案的首批高三考生。《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今天公布,本科批次志愿填报与投档体现三大变化,即投档单位首次由“院校”改变为“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时间由高考前改为高考成绩公布后,征求志愿次数由一次改为两次。
部分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普通高中校长今天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新方案,带给考生更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向基础教育传递出“关注学生志趣培养”的育人导向。
考生可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
《实施办法》提出,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考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本科志愿,本科普通批次设置24个平行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4个专业志愿。
据介绍,“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自主设置,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上海明确,考生须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3门选考科目中只要有一门与拟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一致,即满足填报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对于不限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考生在填报时无科目限制。
比如,同济大学将全校42个专业整合为3个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上工程类专业限物理,对于化学和物理均可的专业可化学或物理任选,对于人文社科和管理类专业不限。
在以往高考招录中,本科普通批次考生最多可填报10个“院校”志愿,如今则可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值得一提的是,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一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
志愿填报由高考前变为分数公布后
以往上海考生在高考前填报志愿,《实施办法》明确,今年志愿填报改在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分为本科志愿填报和专科志愿填报两个时段。这样伴生的一个变化在于,以往所有考生都可以填报本科志愿,新方案下则只有达到一定分数要求的考生才能填报本科批次志愿。
在招录阶段,当考生所填专业均已录满时,若选择愿意服从专业调剂,招生院校在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录取。同一院校不同院校专业组计划因报考生源不同,相互之间不能调剂使用。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等原因不能被录取的考生,招生院校将按照规定退档。
新高考方案将设立两次本科征求志愿。第一次设置在本科普通批次正常投档录取完毕后进行,第二次设置在第一次本科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完毕后进行。第二次本科征求志愿实行降分录取政策,是否同意降分由院校自主决定。
填报本科征求志愿时,高考成绩达到本科控制线的未被录取考生具有填报第一次本科征求志愿的资格,高考成绩满足本科降分要求的所有未被录取考生具有填报第二次本科征求志愿的资格。
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和自由度
上海新高招方案在教育界引发关注,大学和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方案向高校、高中都释放了积极的选人育人信号,让考生得到实惠,体现了以人为本。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表示,“院校专业组”设置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边界,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可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基于高考成绩,对自身专业兴趣给予更多的考虑。这也让高校能够更为综合地考查考生的学科基础,选拔到具有相应特质的学生,从而增强高校与考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认为,“院校专业组”规则将会对考生未来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等方面产生质的变化。就本届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既可以认定某所高校选择多个专业组,选择整体的教育资源,也可以瞄准某专业选择不同的高校,新规则下增加了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认为,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式给基础教育领域传递了清晰的育人导向,鼓励考生从自己的个性成才需要出发、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进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更加注重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