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学位的佳大学子
多年来,佳木斯大学学生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以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里文件精神为引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总结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从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主线及工作载体等方面,对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逐步形成了具有全校特色的“12345”育人工作模式。
坚持一个统领
坚持以《佳木斯大学学生德育培养方案》为统领,把德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该方案重点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思政理论课、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先锋模范示范引领等工作做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目前已在2016级学生中广泛施行。方案中“我的中国梦”“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榜样的力量”——大学生年度人物、道德人物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
突出两大主题
突出“创新创业”两大主题教育,将其纳入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
创新工作,主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先锋营”“大学生科技创新标兵”评选、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出版《大学生科创研究》和《文萃汇编》刊物等品牌活动。创业工作,主要开展“青咖说”“创业论坛”“创客故事汇”主题分享会、组织创业沙龙、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职场精英挑战赛、创业明星”评选等品牌活动。佳木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评审这项特色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已形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机制新平台。
近年来,学生在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邮储银行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学生参与申报620项,获批项目167项,其中创业项目58项、研发项目64项、人文社会科学创新项目21项,校园金点子24项。
开展三项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载体,开展“我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使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加强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让学生理论骨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践行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三爱”和“三节”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考查、调研与思考中,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与信心。从教材、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多方面入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举办学习国家领导人系列讲话精神、“与梦想对话 与青春同行”等主题团日活动;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筑青春中国梦”“劳动·创造·奋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榜样的力量——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群体)”颁奖典礼等多项创优争先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胸怀祖国、奉献祖国的高尚品质。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通过开设古代诗词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选修课程,开展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举办“晨星讲坛”“经典诵读大赛”“书法家进校园”“国学达人”、经典传统文化活动、经典著作导读等活动,以学生讲座、寝室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全方位打造四个文化节
校园科技艺术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涵盖大学生艺术展演、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评选、“青春暖流”志愿服务、最美毕业季等品牌活动;社团嘉年华巡礼节:由社团联合会组织,校院两级学生社团参与,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涵盖了主持人大赛、社团达人秀、社团展演、十佳社团评选等品牌活动;新生文化节:面向全校新生开展,涵盖了军旅歌曲大赛、开学典礼暨迎新生文艺晚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品牌活动;青年风尚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涵盖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团干部培训等品牌活动。近三年,“四节”共计开展包括“东极之声“主持人大赛、“跃动青春 快乐你我”校园吉尼斯体育挑战赛、“社团嘉年华”闭幕式晚会暨颁奖典礼等近80项活动,举办了140余场次活动,共有4万余人次参与,700余人获奖,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全面完善五大服务平台
大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为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服务宗旨。目前,学生综合服务大厅共设立10个服务窗口,为学生提供日常事务咨询、学生证(卡)办理、团组织关系办理、学生组织指导与服务、权益保障、心理健康咨询、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成绩单打印、保险理赔、户籍转移、学费缴纳、一卡通办理、ATM取款、打印复印等多项服务,“中心”每天服务学生人次达到120余人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平台:中心硬件设施配备齐全,32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均具备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佳木斯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特殊生心理健康档案》和《重点学生档案》千余份,举办心理健康讲座20余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近三年接待咨询人数约300人次,2016年心理危机紧急干预十余人。坚持开展新生入学适应讲座,“心海扬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生资助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奖、贷、勤、助、补、减”及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心”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把单纯的“助困”转变为“助困”和“育人”结合,将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三年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896人次,办理新生学费缓交1756人;评定国家奖、助学金共计18279人次,资助金额总计5703.4万元。退役士兵学费资助9人次,总计金额4.78万元;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307人,金额360.33万元。如“宿玉成口腔医学奖学金”等贫困生资助项目,共资助170人次,金额63.46万元。
大学生招生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依托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不断扩大学校招生宣传力度。通过省内外的现场咨询会,逐步扩大实地招生宣传的范围。每年划拨100万元就业工作专项资金,并全面实施佳木斯大学就业质量提升计划和“百校千企万岗”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特岗教师计划”“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农技特岗计划”等项目,不断拓展就业基地建设,建立了一支50余人的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设“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门必选课,并开设了六门公选课,适时举办供需洽谈会及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广泛利用新媒体手段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服务。
信息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研发、建设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尝试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日常管理、资助服务、心理健康咨询等一站式在线服务。完善学生工作办公网络建设,拓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渠道,完善学生工作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工作新媒体的引导和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及时宣传报道学生工作资讯、传递佳大学子心声、反映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佳大学工”为代表的官方微信平台现已成为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媒介。
“12345”育人工作模式的运行,夯实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准确化、人性化,育人环境更为宽松、和谐,育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我校学生工作将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拓宽工作载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极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全方位构建“1234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