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余闯)青少年科学教育应选择什么模式与路径?如何提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应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实施途径,将创新课程根植于教育体系以惠及广大学生群体。”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说。
日前,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主办的“科教协同‘双创’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暨科教联盟中心成立大会在北师大召开。会议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具体要求,以科教协同“双创”后备人才培养为主要议题,研讨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等内容。
“在教育部、中科院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背景下,科教联盟中心整合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教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将积极促进科学教育改革和科技活动实践研究的开展。”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应改善培养行动中相关人才发现与跟踪技术体系缺乏情况,依据基础数据和可靠技术支持,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新机制。
与会专家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人才培养必须从学生成长初期开始。在培养过程中,提高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活动和各项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创新活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结合自身兴趣研究和发现问题,并独立寻找解决方案,有利于科技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