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辛军锋:“种”心于校,钟情于师生

[db:作者]  2017-04-05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辛军锋和学生以跑步姿态迎接新学期。本文作者 供图

    个人小传

    辛军锋,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至2016年,先后任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西安市第三十中学、西安市育才中学校长,2016年7月始,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

    成长之最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教育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办学管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先后担任4所学校校长,与每一所学校共成长、共发展。

    学校改革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发展的愿景引领和绩效工资激励作用尚需提升。

    “有人喜欢远行大海去看日出,有人喜欢爬上高山欣赏日落,而我喜欢在学校看日出日落。清晨,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披着霞光来上学,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与未来……就这样走过一所所学校,看着一个个孩子,过着一个个日子,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天动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教育。”

    这是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辛军锋的教育散文,捕捉着他心中的教育光影。出生在秦岭脚下的他,深谙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深刻内涵,将心“种”在他走过的一所所学校里,在教育实践中,生发出与学校发展相契合的教育智慧。

    新校长?辛校长!

    如果说,辛军锋当校长的经历有些特别的话,那就是从2002年到现在,他已经当了4次新“辛校长”。

    “这次,我又一次成了一位姓‘辛’的新校长。”辛军锋的话中透着股幽默劲儿。2016年7月,他又一次被委以重任,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

    在教育同行看来,辛军锋的几次调动都有点传奇的味道:他走过的几所学校各有各的“困惑”,各有各的“苦恼”,“但在他转任时,每一所学校都有了发展的内驱力,各有各的亮点”。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辛军锋笑呵呵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啊,一个个用心的日子,一群群有情的孩子,这就是教育。‘心’种在哪里,智慧就会长在哪里。”

    2002年,34岁的辛军锋从一所农村初中校副校长的位置上,调到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担任校长。当时,这所学校由于生源流失严重,发展不被看好。他到任时,学校仅有300多名学生,高中招生指标有180个,每年却只招进来几十人;上世纪50年代建的校园已破败陈旧,学校操场还是当年的泥土地,一刮风就尘土飞扬。由于学校缺乏了“精气神”,辛军锋感觉,师生就像沙漠上的卷柏,风一吹就走。

    尽管如此,辛军锋却执着地把“心”种在了这里。经过一番调研后,他以整顿校风为抓手,着力改变学校形象,同时积极发展特长教育,在高中办起了管乐特长班。2013年高考,学校高三特长班的十几名学生均被大学录取。这对当时已经多年一本升学率为零、二本升学率为个位数的第四十六中学来说,“像是破天荒的大事儿”,也让教师、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辛军锋办起了“自强班”,招生对象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实行学费、住宿费全免,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带动了学校校风和学风的整体改变。当他转任第三十中学时,第四十六中学已经成为了一所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因管乐、美术特长生成绩优秀,学校也成为高校生源基地。

    在第四十六中学的办学经历,也让辛军锋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其实和学生培育异曲同工,都需要挖掘自身的个性和生长点。这也是“辛校长”能够很快脱掉“新校长”帽子的秘诀所在。

    精神站起来后,一切都会改变

    辛军锋每到一所学校,所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精气神”。他很认同“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学校来说,“软件”比硬件更难补齐,“只有精神站起来了,一切才会改变”。

    当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校长时,他常常进教室听课,在办公室与教师促膝长谈。他发现,学校并不缺少优秀教师,缺少的是“心气儿”,而凝聚“心气儿”则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精品化、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下,他把学校办成了闹市中的“静书斋”,在师生看来是一所“最有温度”的学校。

    由于第三十中学地处西安市中心,与地标性建筑钟、鼓楼近在咫尺,清晨或日暮,钟鸣鼓韵萦绕着这座“闹市中的静书斋”。在辛军锋的带领下,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形成了颇具西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印象西安》《西安旅游英语》《关中民俗艺术》等。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秦腔爱好者社团、面食文化社团等社团活动也开展起来。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辛军锋认为,文化精神站起来了,改变也随之开始了:教师有了归属感,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学生有了自豪感,多元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满意的发展。他说:“改变,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回归,回归教育本质,回归以学生为核心,回归因材施教。改变一所学校应该从改变课堂开始。”

    2013年到西安市育才中学担任校长时,辛军锋给学校“提气”的特色做法,也让这所被誉为“红色摇篮”的三秦名校,走出了“平台期”的困扰。他带领学校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校园教学区、活动区,建起了特立园、育才亭、成长大道等;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摇篮》《圣地摇篮》等校本教材,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有什么样的学校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2016年7月,当辛军锋告别育才中学时,他欣喜地看到,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红色精神已成为师生们眷恋的精神。

    寻根历史,探索老校新航向

    2016年7月,辛军锋接下了西安高级中学校长的接力棒。与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映衬,西安高级中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个春秋。但此时的西安高级中学面临着百年老校的发展内驱力的问题,同时,由于北迁,学校处于“二次创业”的阶段。

    面对这样的新西安高级中学,面对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待,已有多年校长工作经验的辛军锋感觉肩上沉甸甸的。该将学校引领向什么方向?带着这样的思考,他一方面从与老校友、老教师的访谈中对话学校历史、追本溯源;另一方面,不断从教育著作中汲取思想智慧,寻找适合西安高级中学的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之源。

    在继续秉承“养德以正气、崇文以化人”校训基础上,辛军锋将学校教育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积极研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选修课程,开发大学先修课程,不断进行课程优化整合;依据区域特色和实际,为学生创设全新学习空间;构建体验式的学校环境和课程体系,并建设历史模式展室、地理数字展室、生物园、地理园、碑林等部室,实现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相结合。

    此外,辛军锋还为学校画下了一校两部三校区的格局图,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区域。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之前,他通过自己主持的名校长工作室进行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以影子校长培训计划、实地调研“问诊”、资源共享等形式带动了一批薄弱校提升办学水平。

    辛军锋说,校长的教育理想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够走多远。站在新起点的他,在教育探索之路上,再次迈开了步伐。

    (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提供)

画龙点睛:坚守与创新中办“大教育”

刘彭芝

    通常情况下,调换频繁、任期短的校长,是不太容易做出成绩的。但辛军锋校长不一样,从2002年至今,他先后担任过4所学校的校长。这些学校,各有各的“问题”,但在他的管理下,都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且各有各的风采和亮点。要说他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注重学校精神塑造。辛军锋认为,要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学校的精神,当精神站起来了,一切才会改变。

    纵观辛军锋校长十几年来在塑造学校精神方面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炼学校精神。古人云“美成在久”“继之者善”,尽管辛军锋所在的学校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但他上任后并没有“另起炉灶”,推翻重来,而是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传统,对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予以总结、梳理并继承、提升,同时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新的历史使命,进而以此确立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办学特色。譬如,他提出把地处市中心、有西安人文传统的第三十中学办成“最西安”的中学,将“红色文化”“延安精神”作为育才中学学校精神的核心,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做到坚守与创新的统一。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以彰显学校精神。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了一所学校的思想文化、价值追求。辛军锋深谙这个道理,他在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时,将其打造成了具有西安元素丰富、古色古香的“闹市中的静书斋”,使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精神家园;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育才中学的教学区、活动区,使得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精神境界。

    依托丰富、科学的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精神。塑造学校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该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中课程又是重中之重。辛军锋在第三十中学时开设了富有特色的《秦腔》《关中民俗艺术》《西安旅行英语》等校本课程;带领育才中学师生参与编撰校史课程、发起延安“寻根”研学活动等,构建了多元开放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

    有人说,校长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当校长,第二种是办学校,第三种是办教育,辛军锋校长显然是第三种。在他身上,有一种办大教育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国情怀,他始终关注塑造学校精神,以文化为内驱力带动学校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国情怀,在成为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后,他又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遗余力地帮扶薄弱学校和兄弟学校。

    (作者刘彭芝,系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首期名校长领航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基地首席专家)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4-05 180000/12307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