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升,中学高级教师,濮阳市首届教学名师、首批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全国优秀教师。自1983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在基层学校和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从事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2013年8月任濮阳市第一中学校长。倡导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源,对德育、高效教学和学困生预防都有深入研究。
濮阳市第一中学是1983年濮阳市成立后创建的首所中学。2013年8月,以校长苏东升、党总支书记洪立新为代表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一所名校,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新突破的?2017年4月1日,陶继新先生走进了第一中学,做了实地考察,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校长苏东升进行了深刻的对话。
定理念:导航发展
【苏东升】2013年8月,组织上派我到一中任校长。一中是濮阳市的名校,如何把一所名校办得更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认为,校长工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组织的信任、个人的抱负、社会的关注、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冀,以及学校发展的当下价值和历史地位,都决定了我要“跑好这一棒”。有了这样的决心,还需要选准起点,找准方向,凝练出引领全校师生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因此,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
【陶继新】有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爱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便抓住了本。如果将这一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就会外化出一道又一道优美的言行风景,展现出学校应有的精神。由此,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也就成了全体师生的崇高使命。
【苏东升】在办学理念的思想引领下,三年多来,我们通过狠抓“三个转变”,即从经验管理、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外延发展向全力以赴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重点关注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方向转变。实现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陶继新】“三个转变”有理念上的转变,也有行动上的转变。转变的结果,不但让学校有了更加丰厚的内涵,也让身在其中的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拥有了更高的品质。精神品质一旦形成,便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学校具备持久发展的生命动力。于是,就有了濮阳一中特有的精神文化,有了不断跃升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树标杆:向我看齐
【苏东升】一中是我们濮阳市成立很早的学校。原来是40个教学班180名教职工。2006年以后,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到我们这一届的时候,学校已有72个教学班,近300名教职工。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思考使我认识到,要实现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必须抓好领导班子。
【陶继新】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在抓领导班子建设中,您特别强调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您说过这样的话:凡是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事,校长必须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老师们要做到的事,领导班子也必须首先做到。两个“首先做到”,标注着一种秩序,传递出一种力量,也是“看齐意识”在学校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更重要的是,您不但说到了,更做到了。
【苏东升】是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一中工作前,我在市中小学教研室工作了8年,在到基层调研时发现,凡是办学水平低、管理混乱、教育质量差的学校,大多是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天天讲一些自己都不信的空话、套话,不深入课堂,不了解师生,高高在上。因此,在全体师生大会上,我郑重承诺:在我们一中,要求学生们做到的事情,老师要首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事情,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首先做到。三年多来,我们每周五下午召开校长办公会并组织中心组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校务委员会会议并听取科室工作汇报;学期末,校级和中层领导都要向职代会述职,并接受职代会的考核,考核结果同晋职晋级和绩效工资挂钩。持续优化的学习和培训,日益完善的激励举措,严格的考核评价,打造了一支以身作则、能打硬仗、专业素养高的干部队伍。在办学实践中,大家真正做到了“诚心办学,敬业笃志,尊重规律,乐业奉献”。
【陶继新】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以身作则,一般老师就会“不令而行”;相反,如果说得多干得少,甚至说得空干得不好,一般老师就会“虽令不从”。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老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校长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得一清二楚。正因为如此,当您与学校领导心怀敬畏、诚心办学的时候,他们也就会在心里生成一份敬意,并会自然而然地“学而时习之”,而且还会焕发出热爱教育的情怀,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破难题:取法乎上
【苏东升】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价值观、教育的缺位和不适,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致使家长和社会把中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初中教育窄化成了考分教育;另一方面,年龄处在11—15岁的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是身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是很难教育的时期。从小被捧着长大的孩子,特别任性,经不起人生的一点点挫折,遇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有的学生率性而为,轻者离家出走,重者自残甚至轻生。尤其是有一些不良媒体,不理性面对教育孩子的诸多困难,不客观报道,甚至是误导群众,致使“校闹”经常发生,学校教育愈发无奈!我到一中工作的第一学年,仅政教科处理的学生打架事件就达192起,有些是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知难而进,不信春风唤不回。出台了《濮阳市“全员”育人工作方案》,承担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德育自动化和实效性研究》,就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陶继新】近年来,初中德育工作之难,难于想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尤其是一中的特殊状况,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就成了考验校长及其老师们的一块试金石。可喜的是,你们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退缩,而是非常认真客观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因为当下令人堪忧的现象背后,必然有着各种各样之因。只有追根溯源,找出“病源”,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
【苏东升】2015年学校筹备建校3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梳理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文化传承。在梳理中我们认识到:一中的历届领导和教师,他们有教养、有操守、有道德、有作为,形成了浓厚的君子文化。结合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我们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确立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建设主题: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
【陶继新】君子是道德比较完美的人,孔子则对君子赋予了多方面的表象与内涵,比如:“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等,认为“文质彬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人格,依然有着丰沛的现实意义。所以,你们提出“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的主题,不但有着正确的指向,而且有着文化的高度。
【苏东升】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最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教育弱化成了“考个好高中,升个好大学,谋个好工作,找个好伴侣”的狭隘境地。“弘扬君子之道,润育大气文化”德育主题的提出,是学校教育回归育人原点的时代要求,更是怀抱教育理想和报国情怀的校长们的神圣职责。
【陶继新】“回归育人原点”说得好!《学记》开篇就提出了办学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孔子的教育,更多也是做人的教育,因为只有“修身”,才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学的知识越多,就有可能出的问题越多,甚至会对社会形成潜在危害。
【苏东升】围绕学校德育主题,结合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中学生应具备的十大素养:即追求卓越的人生追求,勇挑重任的使命担当,信念坚定的领袖风范,做人做事的诚信品格,以身作则的个人修炼,尊重他人的君子之风,报效家国的浓浓情怀,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心强体壮的特长保障,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
【陶继新】真正好的教育,不只要让中学生在校期间感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而且还要让其快乐乃至幸福感持续延绵下去。中学生具备了“十大素养”,不但能够当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还会为其未来更好发展积蓄精神财富。
【苏东升】为落实德育主题,我们还编著了初中四个年级的德育校本课程。初一是《迈好中学第一步》,开展了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初二是《读羊皮卷,做伟大的人》,开展了学习伟人、立志成为伟人的励志教育;初三是《爱拼才会赢》,开展了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争做新时期弄潮儿”为主题的弘毅教育;初四是《梦想的力量》,激励学生开展圆梦活动。引领学生“识大势、立大志、积大德、干大事、成大器”。
【陶继新】众所周知,中小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样的窗口期,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意味着一种难以弥补的空白。你们借助于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经典复活,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用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成为实施德育的极佳载体形式之一。
立规矩:绝恶扬善
【苏东升】在德育实践中,我们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自信。古人就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师出高徒”,围绕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根据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濮阳市一中学生违纪处理规定》。我在师生大会上,不止一次讲到: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付出代价。一中的纪律是带电高压线,谁碰谁触电。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规定的出台让警示教育明显,强化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夯实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基础。守规则、讲自律、有担当,已经成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陶继新】严格落实“规定”,让纪律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谁碰谁触电”,这似乎有点过严,其实不然。我们的古人主张小惩大诫,意思是说,犯了小的错误,即进行惩罚,使接受教训,不至犯大的错误。这样,才能如《周易》所言:“履校灭趾,无咎。”
【苏东升】学期初,由政教科组织召开有家长参加的违纪学生座谈会,不但听取家长谈违纪学生的家庭表现,还听取受处分学生的心声,家校携手制定帮扶措施和成长目标。同时,我在座谈会上也诚挚地告诉大家,处分不是目的,汲取教训,知错就改,促进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才是目的。学校郑重承诺,如果处分期内没再违反校纪,学校将撤销处分,不记录档案。撤销处分举措的实施,给违纪学生以希望、以动力,让学生感觉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犯过错误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改正错误找到了恰切路径。
【陶继新】对学生违纪进行处分不是目的,而是让其改正错误,尽量做到“不贰过”。看来,处分也需要“温度”,需要智慧。当把犯错误当成一种学生更好成长的资源时,不但看待问题的视角变了,心态也变了,收获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这让大家认识到,任何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能改正,学校就会既往不咎,自己也会有更好发展。因为孩子的道德感是从“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要想学生真正实现自律,不是单纯用规则教育或者惩罚教育就可以实现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矫正,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机制。
【苏东升】唤醒学生,让学生主动发展,也是按规律办学、育人的具体体现。只要学生懂得了学校的良苦用心,知道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就会产生无穷的向善的内驱力。过去的2016年,学校的恶性欺凌事件已经杜绝,普通纠纷引起的打架事件仅有两起。如今的一中,校风日益淳厚,学风日益浓厚。以德立校办学理念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办学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陶继新】从开始无视规矩甚至违犯规矩,到后来的遵守规矩以至敬畏规矩,有些学生经历了一次甚至多次的心理阵痛与思想裂变。正是在这种阵痛与裂变中,规矩意识才定格在了他们的心里,其人生的境界才有了升华。所以,不但要有育人之心,还要有育人之智。你们正是这样做的,于是就有了“校风日益淳厚,学风日益浓厚”的学校精神景观。
增活动:和谐身心
【苏东升】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创办一所学生喜欢的理想学校。我不止一次讲,理想学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有向往、有期盼:感觉寒暑假太长、周末太长,期盼过学校生活、期盼见到老师同学,向往周一的到来。因此,我们在加强文化熏陶、思想引领、道德示范和组织各种兴趣特长班的同时,还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每年暑假自8月上旬开始,4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政训练。军训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身心,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通过官兵的言传身教,同学们还养成了遵规守纪的好作风。每年春天,我们都组织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的远足活动,长达20多公里的远足活动,不仅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感受了春天的美丽,各年级、各班的志愿服务队还带去了对社会的关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每年五四青年节,初三组织的“十四岁集体生日暨离队入团活动”,14响鸣炮、庄严的仪式、青春誓言、老师家长的寄语等系列活动,对增强同学们爱国爱党爱团的感情,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帮助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
【陶继新】初中生正处青春灿烂的年华,其在学校的生活不应当只有课堂学习,还应当开设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成长中灿烂。而你们的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的,像“十四岁集体生日暨离队入团活动”等活动,极具创意,它会成为学生人生美好的回忆。同时,在活动中还“于无声处”蕴涵了做人的教育,让他们快快乐乐、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不过,有些活动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因为担心安全问题不再开展了,比如你们20多公里的远足活动。可是,如果真正从学生生命成长考虑,从他们真正安全尤其是一生安全考虑,这样的活动却是极其必要的。所以,不能担心出问题而不让他们远足,而是要精心安排,规避不安全因素,并让学生在远足中增强安全意识。可喜的是,在有的学校与现实隔离的时候,你们却义无反顾地将其融合在一起了;非但没有了“浪费”,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进行了增效与增值。
【苏东升】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我认为,知识可以传授,能力依靠训练,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靠活动中的体验。丰富多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团结互助的美好,感受有情有义的同学关系,感受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崇高,感受团队的力量,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放大学生的人生格局奠定了坚实根基。
【陶继新】初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渴望摆脱父母、师生看管式的教育,特别希望寻求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满足人际交往、被需要、被重视的高层次精神需要。而你们的这些活动,恰恰为他们这种需求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所以,得到了他们热烈而积极的响应。同时,学生还在活动中有了“长大”的感觉,甚至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其中,从而在无意识中培养了主人与责任的意识。
【苏东升】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使学校的师生关系日益和谐、同学关系日益融洽。同学们喜欢老师、喜欢同伴,即使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发生了纠纷,他们也能妥善解决。当下,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身体安全,其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更重要。当孩子们感到心理安全了,他们才喜欢学校,向往学校生活。
【陶继新】这个问题说得好!目前学校心理安全问题相当严重。即使课堂之上,也常常出现心理不安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家中有了不愉快之后,上课时无意中迁怒于学生,甚至大发雷霆,让他们本来愉悦的心境瞬间布满阴云,不但学习的效率低下了,还会产生恐惧感,以至影响到心身健康。其实,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某些被班主任老师“认定”为思想品质问题的情况,大都可能源于学生青春期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成长问题。
扩途径:共筑美好
【苏东升】在抓好德育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就扩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围绕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初一突出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初二突出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初三、初四突出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组织阅读内容。学校文学社社刊《龙韵报》成为同学们发表课外阅读随笔的主要阵地。丰富的阅读生活,陶冶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和文明素养。
【陶继新】你们的课外读本,突出了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同时,它的可读性、鲜活性与更接近学生心灵世界的编写风格,让他们读来兴味盎然,不忍释卷。内含于其中的价值取向,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丰盈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可以说,达此境界,教育就真的成功了。
【苏东升】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德育系列课程的开设、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不仅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家庭、社会,这就需要学校自觉发挥好引领社区的责任,做好全程、全域、全方位的学生德育工作。为此,我校以常年开设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家长学校为阵地,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担当。每周二晚上的家庭教育报告雷打不动,《家校携手育英才》家教读本已编撰两期。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不仅提高了育人的合力,也赢得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陶继新】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长;但在不少时候,由于家教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失当,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有的还与学校造成了矛盾。德国教育哲学家福禄贝尔在其著作《人的教育》中阐述:“学校与生活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一致。”作为教师与家长间的对话应当是引导儿童“达到完善境界的完善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之首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要求。”你们不但关注与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与其形成了更好教育孩子的共同体。家校的和谐共进,还不只会产生1+1=2的加法效应,甚至还会生成更好的乘法效果。而孩子,则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苏东升】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还特别注重发挥好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凡是涉及学生亲身利益的事情,我们都召开各级家委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像组织学生干部参观“三李”精神展、濮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西辛庄新农村建设和单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长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陶继新】各级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加深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友谊,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从而建立了一个家校互信系统。这样,再解决孩子的某些问题的时候,就容易达成共识,较快地解决。同时,它还强化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在培养孩子成长方面,他们不再是配角,而是与学校教育一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就有可能抵达《周易》所说的境界:“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