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苑新创

[db:作者]  2017-04-17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苏州大学

    揭示激发机体免疫 响应新思路

    本报讯(通讯员 杨舒婷)石墨烯等纳米材料载带药物分子或疫苗顺利抵达机体特定细胞并将其释放,一直是精准治疗的重要环节。近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特聘教授周如鸿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研究发现,经聚合物钝化处理后的纳米材料在靶向治疗中不仅起运输作用,还在激发机体免疫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成果在国际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杂志《自然通讯》上发表。

    据悉,将纳米材料披上聚合物“外衣”,进入机体后不会被巨噬细胞内吞,还会通过加速巨噬细胞流动性促进其迁移,并诱导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从而触发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还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大规模仿真模拟,发现聚合物“外衣”能够将纳米材料紧密地“粘”在细胞膜表面促进初始的信号传导。

    当靶点细胞察觉到“异物”靠近,便会在6小时内以细胞活素形式发出“求助”信号,人体免疫细胞会及时响应并迁移到纳米材料入侵部位,执行“攻击任务”。此项研究所揭示的激发机体免疫响应新思路,或许会为精准医疗带来新曙光。

    南开大学

    研制出“水系锌离子”电池

    本报讯(通讯员 马超)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宁针对“水系锌离子”电池设计出全新正极材料及电解液,首次将阳离子缺陷型锌锰氧化物(ZnMn2O4)用于正极,并使用高浓度大阴离子电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锌(Zn(CF3SO3)2),使锌离子电池效能、安全性、稳定性等均有大幅提升和改进。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不断探索优化实验条件,利用低温溶液法成功合成阳离子缺陷型ZnMn2O4用作正极。该材料尺寸约为15nm,具有丰富的阳离子缺陷。这种独特结构,利于提升Zn离子在尖晶石结构中的脱嵌动力学,可逆容量达到150mAh/g,实现Zn的有效储存,大大提升锌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此外,团队对比硫酸锌(ZnSO4)、硝酸锌(Zn(NO3)2)、氯化锌(ZnCl2)和三氟甲烷磺酸锌(Zn(CF3SO3)2)4种电解液发现,三氟甲烷磺酸锌作为大阴离子结构的电解液,具备良好的锌离子沉积、析出动力学,100%库伦效率即可实现快速充电且能量“零浪费”。同时,张宁进一步研究不同电解液浓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高浓的电解液可以有效减少Zn离子的溶剂化效应,降低水分解等副反应,可提高电池体系稳定性。

    吉林大学

    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术

    日前,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钻采技术的空白。

    据悉,该团队成功研发的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与国际上通用的“被动式保压保温取样”钻探原理不同,其首次提出“主动式降温冷冻取样”原理,发明了钻井泥浆强化制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冻取样方法和高温脉冲热激发开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该团队利用该技术首次钻获我国陆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成功实现陆地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安徽理工大学

    实现人工微结构 表面波操控技术

    日前,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光电物理系的吴宏伟及陈华俊等博士在人工微结构表面波操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通过在周期性金属结构中引入结构缺陷,实现了对结构表面波的捕获和调控功能。

    据介绍,该研究组设计具有捕获和操控表面波的缺陷结构,通过在周期性金属结构的不同位置上引入不同大小的缺陷,实现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捕获在不同位置的结构缺陷中。为实现彩虹捕获功能,项目组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缺陷大小连续变化的梯度缺陷金属结构。梯度缺陷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宽带光捕获功能还可以通过调节梯度大小实现相邻捕获光间距的调控。该项目组设计的缺陷金属结构为微波和太赫兹波段实现光开关和光存储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马海君 整理)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4-17 180000/12389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